三月二十五日,秦州州衙。
一大早。
秦州知州劉存、通判王虎雄便來到狄青和蘇良居住的後衙,稱有要事稟報。
三人聚於議事廳後。
劉存拿出了秦鳳路熙河鎮駐軍營指揮齊飛的親筆信。
蘇良首次來西北時,便見過齊飛。
當時齊飛還是一個負責安置老兵的都頭。
而今已是營指揮使。
齊飛稱,熙河鎮老兵首領獨臂老喬報仇心切。
其與三十多個老夥計陷於一個首領名為脫窩的蕃人部落。
脫窩向熙河鎮索要三百隻羊、三百匹綢布,還有一百匹馬,然後才會放人。
待狄青和蘇良看完書信後。
劉存補充說道:“脫窩部落大概有兩千餘人,控制著一片二百里左右的區域,能戰者不過六七百人,雖只是個小部落,但擅於逃竄,我們若貿然攻擊他們,老兵們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這群蕃人不要命的,他們若一直朝西逃,我們很難抓到他們,但若與他們做了這筆交易,恐怕日後一些蕃人會變本加厲,並且他們經常不講信用,拿了財物,依舊不放人!”
狄青和蘇良聽後,都是微微皺眉。
熙河區域。
群山環繞,河流眾多。
漢人、蕃人、党項人雜居,部落上百,勢力錯綜複雜。
大宋百姓眼裡的羌人,其實就是蕃人和党項人的合稱。
受到漢文化影響較少的民族,形成了蕃;受漢文化影響較深,且自成民族的,就是党項人。
活躍在熙河區域的蕃人和党項人,有的親吐蕃,有的親西夏,尤為混亂。
雖然唃廝囉統治的青唐吐蕃,在吐蕃諸部勢力最大,也較為親宋。
但根本管不住那些小部落。
這就導致一些部落無法無天,將燒殺搶掠當作買賣。
彼此間也經常發生戰事。
狄青想了想,看向蘇良,道:“景明,你帶著龍羽軍,今日便去熙河鎮吧!”
“行,我來解決。”蘇良點了點頭。
昨晚,蘇良便與狄青達成共識。
蘇良先去熙河鎮調查羌賊之亂,狄青在秦州等待大軍集結,然後再將西軍的佈防重新設定一番。
狄青為帥。
坐鎮秦州,比領兵出擊對吐蕃諸部和西夏人的威懾性更強。
蘇良本打算待明日范家家屬扶棺回鄉時,他送一送,然後再去熙河鎮。
但如今事情緊急,他便只能先去熙河鎮了。
此等綁架勒索之事,龍羽軍最擅解決。
……
片刻後。
蘇良前往範宅,與范仲淹的衣冠之棺再次做了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