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近午時。
汴京城,禁中,垂拱殿。
一道來自西北的軍情急報送到了趙禎的手中。
這份急報,內含兩份奏疏。
其一來自蘇良。
是他所擬河湟勸降之策的整體內容。
其二來自狄青。
是關於蘇良等二百餘人已於五月初一深入河湟的具體情況彙報。
趙禎看完後,面色鐵青。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蘇良那件“監察御史官袍”前,喃喃道:“這個蘇景明,簡直是不要命了,他不知自己對大宋有多重要嗎?”
“宣中書眾相公,速來垂拱殿議事!”趙禎朝著一旁的內侍道。
內侍立馬朝著外面小跑而去。
約一刻鐘後。
文彥博、富弼、張方平、吳育、歐陽修五人快步來到了垂拱殿。
他們看過此軍情急報後,也是頗感意外。
西北拓邊。
原計劃是武力拓邊,招降為輔。
朝廷採用“狄青為帥、蘇良監軍”這樣的文武組合,本是因狄青容易冒進,而蘇良穩重,計策較多。
二人配合,行事會比較穩重。
哪曾想。
蘇良卻任性冒進,搞出一個出其不意。
這招河湟勸降之策,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
大家都知他是為了朝廷,為了減少傷亡,但此舉過於冒險。
張方平率先道:“官家,臣建議,立即命狄樞相將景明追回,河湟甚亂,孤軍深入,實乃大忌,那片地方沒有律法,真若出事,我們找兇手都非常難找!”
文彥博無奈搖頭。
“景明深入河湟已有十二日,此時再下令,恐怕已經來不及了,景明的性子,大家應該也是知曉的,他若拗起來,誰都攔不住!”
“那……就任由他如此這般未經朝廷同意,擅自行動?將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吳育非常氣憤地說道。
“無論景明走了多遠,此舉都是擅自更改朝廷的拓邊計劃,必須立即叫停!”富弼也補充道。
趙禎認可地點了點頭。
“追,必須追!吐蕃諸部本就野蠻,哪是能勸降的,立即下詔,告知狄青,讓其傾盡全力追回蘇良!”
他們之所以情緒激動,絕大多數原因是因關心蘇良的安危。
蘇良對大宋太重要了,而此舉動又過於冒險了。
稍有不慎,便會喪命。
就在這時。
一直都未曾開口的歐陽修站了出來。
“官家,臣以為追之無用,不如下詔西北,告知狄樞相,朝廷同意此河湟勸降之策,並讓其全力配合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