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二日,午後。
蘇良等二百餘人紮營處,天氣燥熱,無一絲風。
無事可做的龍羽軍士兵們。
獲得蘇良應允後,分批次跳到前方溪流中降溫避暑。
人在溪流中,眺望著遠方雄奇壯麗的風景,心情皆是無比舒爽愜意。
一匹匹戰馬也都紛紛下了水。
吃著肥美的水草,飲著清涼的溪水,享受著可能是此生最悠閒的時光。
就在這時。
蘇良得到訊息:唃廝囉已前往青海靜修,留三個兒子駐守青唐城。
“這個老狐狸,明顯是不想參與河湟之事,怕我尋他,故而躲到了青海,這是拿三個兒子做擋箭牌呢!”
蘇良一下子便猜出了唃廝囉的用意。
他想了想,看向一旁的獨臂老喬。
“喬爺,你代我去一趟青唐城,告知唃廝囉的三個兒子,稱我欲聯合唃廝囉部落滅夏,看他們是什麼反應?”
“我猜測,他們定然是口徑一致,稱要匯稟唃廝囉,進而拖延時間,等待西夏和遼國的反應。”
“你無須與他們過多論辯,私下與唃廝囉的大兒子瞎氈見一面,告知他,若他敢於起事助宋滅夏,我定然會助他成為唃廝囉部落的新首領。日後,唃廝囉部臣服於宋,可自治,我們在商貿上也會幫助他們……”
“明白。我收拾一下,明早便出發。”獨臂老喬點頭道。
蘇良又看向劉三刀。
“三刀,你派遣數人繞開青唐城,前往青海,尋到唃廝囉,將他帶到我的面前。他不是要躲嗎?我就非要和他聊一聊,讓他知曉,唃廝囉部要麼歸宋,要麼反宋,不可能騎在牆頭上隨風倒。”
“好,我今晚便讓兄弟們出發!”劉三刀拱手道。
蘇良早已將唃廝囉和唃廝囉三個兒子的脾性研究明白了。
瞎氈親宋,磨氈角是個牆頭草,董氈惡宋。
唃廝囉已老。
該是扶起新的領袖了。
去年年底。
蘇良便與趙禎和眾相公商討過如何處置唃廝囉部落(青唐吐蕃)。
若唃廝囉在大宋河湟拓邊之時,助宋的熱情很高,願意與宋一起滅夏。
那大宋就與其為友,幫扶青唐吐蕃的商貿更上一層樓。
若唃廝囉不願助宋,那大宋就只能採取強硬措施,將青唐吐蕃也收歸大宋境內,最多讓他們自治,但他們必須完全臣服於宋。
當下,唃廝囉的選擇,已錯過了成為大宋朋友的機會。
他們只能選擇臣服,不然就捱揍。
不過,蘇良也能確定一點,唃廝囉是不會幫助西夏一起對付大宋的。
大宋此次拓邊。
目的是為了滅夏,而非統一吐蕃諸部。
吐蕃諸部地廣人稀,亂象叢生,大宋統一吐蕃,消耗甚大,並不划算。
並且正如蘇良堅持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