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衙門,前廳內。
三司使王堯臣坐於上方,蘇良與王安石坐於一側。
商人上官羽立於下方,從懷中取出一份文書,一臉恭敬地說道:“計相、蘇中丞、王推官,小民此次前來,乃是為獻上這份完整版的《汴京二十四街營造總略草案》。”
“此策涉及開封府城建,小民也心懷忐忑,故而便先在民間小報上刊載,傾聽了一番民意,而今民意支援,小民才有勇氣獻上此策,請三位過目!”
上官羽將姿態放得非常低。
他本可以自稱“我”,卻非要自稱“小民”,看上去謙遜有禮,實則在以民意為自己造勢。
王堯臣接過文書,認真地看了起來。
一旁,王安石面色鐵青。
他向來不喜這類大商人,並且半個時辰前剛因汴京二十四街之事與王堯臣吵了一架,故而才有了門前攔著上官羽論辯的一幕。
片刻。
王堯臣看罷文書,將其遞給了蘇良。
此文書與小報上刊載的內容基本一致,只是細節多了一些。
蘇良看完後,將其遞給了王安石,王安石也迅速將其看完,然後又交還給了王堯臣。
王堯臣看向上官羽。
“上官羽,坐吧,老夫與你也算是舊識了,無須客氣。”王堯臣笑著說道。
開封府的商稅由三司直管。
王堯臣與上官羽這位商稅大戶自然打過交道。
當即,上官羽也坐了下來。
王堯臣看了一眼文書,道:“汴京城建,歸開封府主管,你為何不將此策呈遞給開封府?反而來到了三司?”
“稟計相,小民一個時辰前去了開封府,然包學士對此事似乎不太感興趣,收下了我呈遞的冊子,並未給出任何指示。”
“小民以為,此策不僅關乎汴京城建,更是關乎汴京城日後的商稅,再加上我常在三司走動,便想著讓您也過過目,提一提意見,若能行,小民願傾盡家財,做好此事!”
王堯臣微微點頭,笑著說道:“精神可嘉!然此事較為重要,城內百姓又討論熱烈,恐怕要進行廷議,老夫自會將此策呈遞中書。”
“多謝計相了!”
上官羽連忙起身拱手,他的目的就是希望此策能夠進行廷議。
一旦朝廷透過,他就可以大展拳腳了。
“不知計相對此策有何看法?”上官羽緊接著問道。
王堯臣想了想,道:“此事關乎汴京一城酒樓茶肆商鋪之變,不可輕言。待廷議後,商量出結果,老夫自會派人通知你,你先退下吧!”
王堯臣剛在小報上看到此策時,心情甚是激動,然包拯先潑了一盆冷水,他與王安石又吵了一架,而今蘇良的態度也似乎在表達不喜此策,故而他不願再輕易表態。
“是。”上官羽當即拱手,然後朝著門外退去。
他剛退兩步,突然又停下腳步,再次拱手道:“計相,朝廷若覺得小民做此事乃是為了逐利,可親自操刀此事,小民沒有任何怨言的。”
“老夫明白你的心意了。”王堯臣點了點頭。
待上官羽走遠後,王安石撇嘴道:“計相,那上官羽剛才之言,完全是以退為進,他這樣說,朝廷就更不可能搶其策,親自執行了!”
王安石說的是實話。
若是民生軍政之策,朝廷可以執行,對他獻策有功進行獎賞即可。
但此事乃商貿之事,官衙自然不可能經營酒樓、茶館之類的。
上官羽又是汴京城最大的房屋承建商,朝廷若親自操刀,那就落下“與民爭利”的名頭了。
王堯臣白了他一眼。
“就你聰明!上官羽如此說,難道就不可能是視金錢如糞土,完全就是為了汴京城的發展著想,介甫,老夫覺得你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還不待王安石反駁,王堯臣便看向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