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
春暖花開,綠意漸濃,大西北捷報連連。
狄青總領的五路大軍已北進八百餘里,佔據了橫山大半數地區。
西夏軍的防禦非常有限。
基本上還是秉承李元昊曾經的那套戰術打法。
一邊命人偷偷挖掘河道決黃河水,以淹宋營;一邊派遣輕騎兵抄絕宋軍之糧道,還在大路上設定了諸多陷馬的陷阱。
可惜作用寥寥,全在狄青的意料之中。
最後。
西夏人採取堅壁清野之策,將主力軍集聚到了翔慶府和夏州。
意在憑藉城池之堅固,將戰線和時間拉長,抵禦大宋之軍。
得益於三司的提前調配,西北百姓的糧草運輸,宋軍此次的後勤供應相當充足。
大宋士兵們也是越打越有信心。
狄青預計,若四月能順利攻下翔慶府和夏州,那七月份大機率就能滅掉西夏,根本不用等到中秋節。
……
與此同時。
東瀛與高麗也打得不可開交,甚是慘烈。
東瀛兵已佔領了高麗的沿海地區。
高麗軍一邊收縮防守,一邊向遼國求助,甚至還傳信到大宋,提出願割土、交納歲幣、稱臣等多項條件。
但宋遼都沒有理會它。
當下的高麗,名聲盡毀。
哪國若敢幫它,必然會受到周邊諸國的強烈譴責。
兩國大戰,也影響了海上貿易。
糧食、鐵器、布帛等物資飛速漲價。
東瀛朝廷為籌集糧草,低價售賣了大量白銀、黃金、硫磺、木柴等。
曹護聯合多名宋商,果斷收購,賺得盆滿缽滿,對東瀛海上貿易的掌控範圍也越來越大。
一切都朝著利好大宋的方向執行著。
……
三月初十,清晨。
蘇良來到御史臺臺院,泡上一壺茶水。
正準備邊喝,邊看邸報。
一名宮中內侍快步走了進來。
“蘇中丞,今日凌晨有河北路軍情急報送于禁中,官家命您立即前往垂拱殿議事。”
蘇良微微皺眉。
“河北路的軍情急報?莫非宋遼邊境起了衝突,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