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三。
蘇良一行來到了河南府境內,再有三日便可抵達汴京城。
入夜。
一處驛館的臥房內。
蘇良看著蘇子慕的那篇《告李團練書》,面帶欣喜。
“哈哈,吾兒隨吾,熱心腸,嫉惡如仇,還有一身虎膽,只是這文章寫得還太稚嫩,不夠鋒利……”
蘇良已知此事的全過程,對蘇子慕的表現甚是滿意。
就在這時。
劉三刀捧著蘇良的官袍官帽官靴大步走了進來。
“頭兒,您的官服清洗過了,文相讓咱們三日後巳時六刻(上午十點半)從南薰門入城,到時會安排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
河湟拓邊近三千里,又在黃河之畔全殲西夏萬餘嵬名軍。
此等軍功,遠甚於平叛儂智高之亂。
蘇良作為河湟拓邊的頭號功臣,帶著三千兵返京,朝廷自然要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以彰其功。
蘇良望了一眼紫色的官袍。
微微搖頭。
“此次,我不打算穿文官官服了!”
“我欲讓全軍同衣,連同我在內,三千兵甲皆統一穿士兵之衣,衣著、配飾、靴子、兵器都須一致,任何人都不搞特殊。”
“此次歸來,我們不能只代表我們自己,要代表所有徵戰河湟計程車兵們!”
劉三刀一愣,旋即道:“頭兒,是否除您之外,統一穿著會更合適一些?”
此戰乃蘇良首功。
官家和眾相公的歡迎儀式明顯是為蘇良準備的。
即使狄青與蘇良一起回京,蘇良依舊會是最耀眼的那個。
兩府三司的相公們自然都是願意看到文官領首功的。
蘇良如此做。
等同於在刻意提高武官地位,可能會引得一些文官不滿。
劉三刀從文彥博所寫的書信上,便能看出其對蘇良的重視。
故而有此一問。
蘇良微微一笑,道:“不,我也不能搞特殊。”
蘇良此舉。
就是要提升武人地位,弱化自己的功勞。
此戰過後。
還有滅夏之戰,收復燕雲、宋遼大戰等等,要倚仗武人的地方甚多。
蘇良不願居功。
而願將自己的功勞平攤在那些為大宋出生入死計程車兵身上,讓他們享受到更多打勝仗帶來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