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六,廣州城。
五名知州的屍體擺放在城門前。
數名士兵手持兵刃站於兩側,以防有百姓憤怒之下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
一旁的城牆上張貼著五名知州被處死的佈告。
一時間。
引來諸多百姓圍觀。
“知廣州仲簡,輕視敵力,因循誤事,視民如草芥,踐死者甚眾,論罪當殺。”
“知端州丁寶臣、知梧州江鎡、知藤州李植、知貴州李琚,不戰而逃,擅離職守,致百姓死傷者過千人,論罪當殺。”
圍觀者們看後都大為詫異。
他們沒想到這位奉聖命整頓廣南兩路官場的御史中丞,來廣州的第一日,便連殺五名知州。
更沒想到殺這五名知州的主因,竟是因他們的失職導致百姓傷亡過大。
要知——
廣南兩路的百姓對大宋朝廷並沒有什麼歸屬感。
雖然全宋變法也覆蓋到了他們。
但很多侗族百姓依舊是部落制,有利自己的就遵守,不利自己的就棄之。
在他們眼中,自己是被圈養起來的底層人,大宋朝廷與地方官員都是剝削者。
彼此的關係。
幾乎可以稱得上:官視民如草芥,民視官如仇寇。
他們還知,大宋計程車大夫官員們特權甚大。
除非犯下造反通敵之大罪,才會被判處極刑,其他罪責,最多也就是貶謫而已。
而今。
蘇良為百姓而殺士大夫。
讓一些南境百姓對大宋朝廷的印象有了一些改觀。
……
午後。
廣州城州衙前、各個城門前,再次貼出兩份佈告。
第一份,乃救濟佈告。
廣州城自即日起將開官倉放糧,所有難民皆可前往各個發放點領取糧食。
第二份,乃撫卹佈告。
凡是因儂智高之亂而導致家人親眷受傷、身死或家中房屋、財物受損者,皆可前往州衙領取一定數額的補償金,最高可達三百貫。
三百貫。
對南境的任何一名百姓而言,都是一筆巨大財富。
這兩條佈告一出。
廣州城附近的百姓都甚是歡喜,紛紛前往廣州城領糧或申請賠償。
……
七月初七,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