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近午時。
蘇良一行終於抵達了汴京城。
勾當皇城司張茂則在城外親迎,將率先帶蘇良入禁中面聖。
蘇良知曉當下半個汴京城的百姓都在討論自己,便換馬為車,低調入城。
但是,一些百姓在汴河碼頭早就發現了蘇良。
蘇良一入城。
街道兩側便圍滿了百姓,甚至有人一直跟著馬車跑。
孫勝、杜雷騎在馬上,行在最前方,周圍的禁軍護衛們也都警惕起來。
防止有人鬧事。
就在這時,人群中突然傳來一道聲音。
“蘇良,汝為我朝士大夫官員之恥!”
聽到此話。
孫勝和杜雷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只要蘇良發聲,他們將立即拿人。
馬車內的蘇良,微微一笑,並未在意。
若是換作以前的蘇良,定會駁斥一番。
但而今官家那句話如同讓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他無須因這些話語影響自己的心情。
漸漸的。
馬車外的聲音越來越多。
“蘇良,你沽名釣譽、濫殺無辜,朝廷定會將你處以極刑!”
“蘇良,你有種就下來解釋,沒種你就縮在馬車裡莫出來!”
“蘇良,你玷汙了士大夫官員的身份,你……你應該立即請辭!”
“蘇良,你可敢下車與我辯論一番,若沒有這個膽子,伱就不配做臺諫官!”
……
有罵蘇良的,有想借蘇良成名的,有純粹看熱鬧的。
當然,也有護著蘇良的。
“蘇中丞伏擊交趾兵,乃是忘己為公,你們忘了他在西北使得西夏相國認錯了,你們忘了他在白溝河廢棄我們交給遼國的歲幣了,你們忘了這些年來,他對全宋變法的貢獻了……”
“我支援蘇中丞,我覺得蘇中丞乃是未雨綢繆,他做的沒有錯!”
……
“舊功不能抵新錯,錯了就是錯了,朝廷必須要重懲蘇良,不然我大宋國體的尊嚴何在,天下士大夫的禮儀道德何在?以後我們看誰不順眼,便可以肆意殺戮嗎?那和蠻夷有何區別?”
……
護蘇良者與罵蘇良者在街頭再次爭吵了起來。
街道兩側的開封府衙役們早就習慣了這種場景,他們面對這種“全民爭吵”,採取的措施非常簡單幹脆。
只要不動手,怎麼吵都可以,誰動手,就抓誰。
汴京城的百姓也都吵出了門道。
一個個的,比嗓門大,比詞彙量多,比論點足,但卻絕不動手。
其實。
此等伏擊事件放在遼國、西夏、高麗等國,根本算不上什麼大事。
拳頭硬,就是道理硬。
但在大宋,此乃天大的事情。
大宋向來自詡為天下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