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城,孫氏書樓前。
曹長運被抓後,圍觀的書生們都有些懵。
近三年來。
曹長運實為眉州書生們的精神領袖。
清廉,博學,勤政,一心為公,政績斐然。
他所提的“使得眉州成為大宋人文第一州”目標,更是令無數書生願追隨其後,爭當做卒。
但今日,一切都破裂了。
他們能接受曹長運因政見不同偏執殺人,但卻接受不了自己熱衷追求的目標被蘇良說得一文不值。
這時。
一名書生終於忍不住了。
“蘇先生,難道讓眉州成為大宋人文第一州的目標是錯的嗎?”
“學生認為,曹知縣只是一時鬼迷心竅,用錯了方式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若沒有殺人,或者他的上官支援他的策略,他依舊是一名好官、賢官,至少在我們眼中,是比庸常的祖知州要強的,他是真心為眉州的未來考慮!”
他問出了所有書生的想法。
蘇良環顧四周,望著眉州書生們疑惑的眼神,知曉自己剛才的解釋並沒有令書生們滿意。
他們依舊認為曹長運的目標無錯。
只是用錯了方式,才釀成此等大錯。
蘇良微微搖頭。
“你們真以為《文興眉州十三策》施行下去,就能使得眉州成為大宋人文第一州嗎?”
“不可能!沒有一絲可能!”蘇良驟然提高了聲音。
“對當下的眉州而言,此目標實乃水中花、鏡中月,只是你們心中的幻象!”
“聖人觀察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人文不是目標,而是一座城繁盛到一定程度後,伴生出的一種狀態。”
“當下的眉州,若想成為大宋人文第一州,最欠缺的不是詩書禮樂,而是財富!”
“財富?”
聽到這兩個字。
很多書生都皺起眉頭,他們總是以聊“孔方”為恥。
“你們可知,當下眉州的人口戶數遠遠劣於周邊的瀘州、梓州,農田稅、鹽、茶、酒等商稅亦不如周邊。”
“眉州雖有詩文之鄉之稱,然書業並不能養活所有眉州百姓,這就是在你們眼中,知州祖良為何輕文而重商的原因。”
“若眉州不能富起來,不能使得底層百姓免於饑饉困頓,不能使得商業大興,如何談創人文之州?
“人且不能溫飽,有何人文可談?”
“你們可知,眉州的讀書人在眉州所有青壯年中,僅不足一成,是你們的聲音太大,自以為眉州所有人都想以書為業!”
“若真如《文興眉州十三策》所言,以地方州稅建立書市、書城,真的能使得人人以書為業嗎?”
“眉州才有多少讀書人?益州路才有多少讀書人?你們想過沒有,眉州書鋪林立,書版精緻,為什麼許多店鋪的生意都不是很好呢?”
“因為從事這一行當的人已經夠多了,已然沒了發展的空間。”
“眉州書業已經過剩,若再想興盛,就必須走出眉州,讓眉州刻本的書籍傳遍天下,然後再回來反哺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