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
交趾國特使以“威脅引戰罪”被皇城司處以絞刑,於大理寺獄執行。
之後,中書省親自貼出公文,告知天下。
交趾國特使陳楚經交趾國國主授意,以與宋結盟為由,要求大宋簽下數條不公平條約,並威脅大宋若不結盟,他們將掀起南境之亂,擾亂宋遼之戰,故處以極刑。
與此同時。
中書的問罪信也發向了交趾國,後者要麼賠禮道歉、承認錯誤,要麼便與大宋打一仗。
汴京城百姓對中書省這種強硬的做法甚是支援。
非常時期,就應如此!
這番舉動必然能震懾一些企圖想在宋遼大戰時期有所圖謀的“反賊”們。
當然,這也與大宋在燕雲不斷打勝仗有關。
當下的大宋,有實力不受任何宵小之人威脅。
……
四月初十,午後。
大宋東路軍,累計十餘萬人,在距幽州城約三十里處,紮下了營寨。
深夜,中軍營帳中。
趙禎、韓琦、蘇良三人翻閱著將領們這幾日提交上來攻佔幽州之策,面色甚是認真。
三人已從入夜快看到了子時。
攻幽之戰,對收復燕雲尤為重要,三人需要結合將領們的策略,拿出一個可行之策,並儘快行動。
趙禎不時搖頭,顯然沒有看到中意的策略。
此刻的他,壓力甚大。
幽州城,乃是一座可容納三十餘萬人生活的大城。
南北長九里,建有足足十座高大的城門。
要攻佔這樣一座城,一般至少要佈置三倍以上的兵力。
大宋當下計程車兵雖精,又有火器助陣,但若硬攻,即使攻下,恐怕也沒有兵力收復整個燕雲,更遑論整個遼國了。
故而必須要想出一套可行之策。
兩國戰事,攻城最難。
當年。
太宗皇帝曾率三十萬大軍圍攻幽州。
連攻十餘日,還是難以破城且他還中了兩箭,差點兒殞命,最後只得退軍。
幽州城。
是宋代歷代皇帝的意難平,更是決定宋遼之戰局勢的最重要城池。
他心中憋著一口氣呢!
一旁。
蘇良一邊看策略,一邊看向前方的幽州沙盤。
蘇良看策,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但凡是多名將領主張要做的,他一律放棄。
他只看一些偏門的策略有沒有可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