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夜。
蘇良在開封府畫完搶掠人物肖像後,便回到了蘇宅。
飯畢,書房內。
他開啟桌前的木匣,取出官家篩選的八位監察御史候選人履歷,認真看了起來。
監察御史向來都是一個肥缺。
雖只是八品,但有時正職五品的官員都來搶這個差遣。
因其是官員仕途躍升之跳板,凡是擁有監察御史任職經歷者,幾乎都能成為地方大員甚至朝堂宰執。
像文彥博、包拯、歐陽修等人,都任職過監察御史。
再加上當下朝堂第一寵臣蘇良為臺諫主官,使得臺諫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官員們都擠破了腦袋想要成為一名臺諫官。
就在這時。
蘇良翻閱到一份官員履歷時,突然停了下來。
此官員不是別人。
正是今晚“鬼神”搶掠的受害者,大理寺司直白振。
“白振,字方遠,現年四十一歲,進士出身,相州人,曾在洪州任知縣、通判,任大理寺司直近三年,租住於州橋南殺豬巷……”
“為人寡言謹慎,稍孤僻,甚愛惜羽毛,幾無陋習,常捐俸祿於地方官學、私學,有“白清貧、清貧知縣”之美譽,政事之能上乘,文采斐然,極少犯錯,為專注於仕途,妻子父母皆留在家鄉相州。”
……
緊接著。
蘇良看完了所有監察御史候選人的履歷,然後陷入深深思索中。
監察御史之職。
除了須是進士出身、須有地方主官經驗等基本條件外,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德行無瑕。
德行無暇者,最宜任臺諫官。
而白振在八名候選人中,綜合評價可得第一。
然而,蘇良卻覺得有點不對勁。
殺豬巷,顧名思義,乃賣肉屠夫所居之處。
雖然當下的賣肉屠夫都轉移到了南城市集,然這裡未曾拆遷,依然是一些貧苦人家租住的地方。
一個大理寺司直,住在這裡,給人一種“沽名釣譽”的感覺。
其次。
他家中餘財僅有三貫二百文,其餘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更是讓蘇良無法理解。
他乃是一名年俸現錢收入達三百貫的京朝官。
即使經常資助官學、私學,也不可能自己的吃喝儀表不顧,將俸祿全都捐了出去。
要知。
大宋計程車大夫官員,儀表甚為重要,而置辦一件普通的冬衣,就要花費兩三貫錢了。
即使他喜清貧,對物質享受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