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二日,午後。
中路軍主帥富弼、西路軍主帥龐籍、副帥梁適帶領著近十萬人,與東路軍匯合在一處。
所有可戰鬥的兵力達到了近二十萬人,後方還有後勤士兵十餘萬人。
目前。
東路軍的兩路先鋒軍,已順利拿下儒州、媯州、順州、薊州。
大宋只差一州,便能拿下整個燕雲。
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親至檀州,除了五萬皮室軍、各部族精騎十萬人,還有步兵約五萬人。
雙方兵力差距不大。
大宋若大勝。
不但能得燕雲十六州,而且還能長驅直入,攻入契丹本土,元氣大傷的遼國必將節節後退,亡國就變成了時間問題。
遼國若大勝。
大宋即使仍能保燕雲剩餘十五州不失,但短時間內將失去攻遼的能力,或後撤,或休整,靜待時機,另外士氣與鬥志將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此戰,對宋遼兩國都非常重要。
……
六月二十五日,正午時分。
東海之上。
大宋上百條戰船,密密麻麻排開,旌旗蔽空,風帆鼓動。
大宋東海水師統領,獨臂曹護,身穿黑色鎧甲,站在船頭,在看到東瀛的戰船後,其抽出長劍,高聲道:“眾將士聽令,準備開炮!”
令旗搖動,嘩嘩作響。
最前方的火炮船,全將炮口對準了對面的東瀛水師。
在火炮的加持下,東瀛水師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更何況——
曹護已控制了東瀛島的六成商貿,東瀛朝廷戰敗,守不能長守,逃又無處可逃。
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經常與東瀛人打交道的曹護,深知前者狡詐。
不和談,不拖延,欲一鼓作氣,攻佔整個東瀛島。
蘇良曾與他聊過,這個島國的子民雖然團結,但發展畸形,攻佔東瀛島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用大宋的思想文化改造他們。
日後。
曹護將會長期紮根於東瀛島,成為名副其實的東瀛島王。
砰!砰!砰!
火炮發射,海浪翻起,東瀛戰船搖搖晃晃,一些東瀛兵已掉入海中。
嗖!嗖!嗖!
緊接著,就是一撥撥弓弩射擊。
海上作戰,多為遠端攻擊。
大宋東海水師的籌備甚是完善,火炮、弓弩齊全,甚至許多製作弓弩的木材都是從東瀛島買來的。
東瀛兵知不能敵,但不得不朝前衝。
因為後面就是他們的島嶼,待宋軍上了島嶼,他們將更加被動。
這一刻。
遼國水師根本無法來救東瀛,因為他們已自顧不暇。
東瀛國主最後悔的就是得罪了大宋,投入遼國懷抱,他若像大理與交趾那般聰明,至少也能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