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日,近黃昏。
遼軍營帳內。
十餘名匠人被五花大綁押到一片空地上,執行了斬刑。
之後。
他們的三族也將全被判處斬刑。
他們皆是被耶律洪基指定的打造火器之匠人。
限定的一月之期還未到。
但他們自知無法完成任務,便趁著宋遼交戰之際逃跑。
剛剛戰敗的耶律洪基知曉後,勃然大怒,當即命人將他們全部斬殺。
此刻。
整個遼營,自上而下都彌散著一股低迷的氣氛。
這是耶律洪基御駕親征的首戰。
此次慘敗,全敗在耶律洪基的決策不當。
若不是他誤判了宋軍的進攻策略,即使宋軍有戰車先鋒營,也不會傷亡如此慘重。
培養一名皮室軍士兵非常不易。
而今一戰傷亡八千人,儼然朝著耶律洪基的臉上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
遼營,中軍大帳內。
耶律洪基望向站在下方的一眾文武官員,問道:“接下來,該如何打?眾卿可有良策?”
安靜了近十息後,一名遼國將軍站了出來。
“陛下,末將以為,應立即收縮防線,將兵力全聚於檀州城前,敵進我退,敵退我追,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其話音剛落,一名遼國文官便站了出來。
“此策不可行!這與時而縮著腦袋、時而伸著腦袋的烏龜有何區別?”
“這不是打仗,這是要與宋軍熬下去!”
“比的是耐力,是糧草,軍備。但當下我們的糧草不足以支援我們與宋軍熬,此等策略,根本無法對宋軍產生巨大傷害!”
緊接著,又一名遼將站了出來。
“末將建議,化守為攻,充分發揮我們的騎射優勢,逼得宋軍與我們野戰,他們有戰車陣,我們就用火攻,他們有火器,我們就多用弓弩,近身搏殺,三日之內,便可定勝負!”
又一名文官站了出來。
“此乃莽夫所為,打仗怎能如此沒有章法,速戰速決正是宋人所喜歡的!”
“當下我們並不知宋軍還有沒有其他手段,貿然進攻,大機率會慘敗,我們不能再慘敗了,一旦兵力耗盡,後續該如何守,此乃讓我們陷入亡國之危的最壞之策!”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你……你說該如何打?”一名遼將看向那名文官。
“本官尚未想出良策,然無良策之前,按兵不動,以靜制動,就是良策!”
“放屁!老子我……我想揍你一頓,正著說倒著說,都是你有道理了!”
“你動我一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