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日。
十餘萬宋軍抵達遼境,遇城則攻。
許多遼國百姓紛紛投降。
因耶律洪基的強軍強徵之策,遼國底層百姓怨聲載道。
米缸無米,圈中無畜,家中無男丁。
他們聽過大宋對待西夏百姓的政策,對待燕雲百姓的政策。
故而極願歸順。
耶律洪基守在中京大定府,增派重兵,修建城防,四處徵收糧草。
至於其他小城池。
他採取的策略是:不戰而擾,消耗宋軍兵力。
即當宋軍攻佔某個縣城時,守軍不戰而撤,然後扮作百姓,侵擾留守的宋軍。
守軍少,攻之;守軍多,擾之。
進而使得大宋不得不派遣更多計程車兵留守。
然此策非良策,只能拖延宋軍前進的速度,若無後招,遼國覆滅只在早晚而已。
……
八月二十五日,午後。
蘇良在近高麗島海域遇到了前來迎接他的東海水師總統領曹護。
兩船相接。
獨臂曹護快步走到蘇良的船上,興奮地喊道:“頭兒!”
蘇良朝著曹護的胸口捶了一下。
“而今成了東瀛島王,氣色可比往常好多了!”
曹護憨憨一笑。
“無論何時,我都是您的護衛隊長。”
曾經。
曹護不過就是曹家的一個旁支,上四軍中的一個都頭。
而今,作為大宋東海水師總統領,經略東瀛島一切軍權,儼然就是名副其實的東瀛島王。
他知沒有蘇良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故而對蘇良甚是恭敬。
隨即。
曹護與徐莽、劉三刀等老友都來了一個熊抱。
……
片刻後,船艙內。
曹護開始向蘇良彙報當下東瀛島與高麗島的情況。
“目前,東瀛島已被我們完全掌控,除去有少部分東瀛貴族帶著數百東瀛武士漂泊在海上為盜外,其餘的東瀛皇族與官員,或殺或囚,全都在我們的控制中。”
“東瀛百姓反抗者不多,不過近期島內燒殺搶掠之事甚多,朝廷從海州、楚州派遣來的官員正在整頓官衙,預計三個月便能基本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