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溝河上。
遼國守將耶律添成,手持毛筆,很快就寫完了一封致宋感謝信。
韓琦接過一看,非常滿意。
字型甚醜,文筆一般,還有三個錯別字。
非常具有遼國武將特色。
不過也將“大宋助遼抓流賊”的主要內容和“宋遼兄弟之國,友誼長存”的核心思想表達了出來。
隨即。
韓琦便將十二名流賊以及大宋所掌握的證據交給了他們,然後雙方各自返還。
船頭甲板上。
韓琦將感謝信交給一旁的屬下,道:“原件儲存,然後迅速拓印多份,傳至汴京、遼國、西夏和高麗。”
此事一旦傳至西夏和高麗。
後者必然心涼半截,篤定遼國不會幫他們。
接下來。
遼國若想在北方邊境開戰,無疑會落下一個“破壞契約,恩將仇報”的壞名聲。
況且他們本就是有心而無力。
蘇良、龐籍、韓琦三人幾乎肯定,依照遼國目前的情況,絕不會干預宋夏戰事和東瀛與高麗的戰事。
……
三月二十日,清晨。
河北軍營中。
蘇良剛入大帳,便見龐籍和韓琦面帶微笑地站在兩側。
而在他們面前的桌子上。
則是堆放著兩大摞一人多高的文書。
龐籍笑著道:“蘇中丞,此乃河北禁軍近一年來治軍情況的相關文書。”
蘇良來河北路。
除了解決偷渡者之事,更重要的是巡查河北軍政。
一旁的韓琦補充說道:“涉及河北禁軍後勤供應、兵吏俸祿、日常訓練記錄等情況的文書較多,若全部搬來,恐怕整個帳篷都放不下,我列了一個名錄,蘇中丞想看哪一部分,直接參照名錄命人去取即可。”
說罷,韓琦將面前的三本文書遞給了蘇良。
蘇良接過文書,翻了翻上面的名錄,僅僅是名錄,他都要看一個多時辰。
至於眼前這兩大摞文書。
他即使走馬觀花地看,也至少要三五日。
蘇良淡淡一笑,道:“二位,將這些文書都搬走吧,我信得過二位,無須看這些文書。”
大宋文官。
向來都是說的比寫的好,寫的比做的好。
龐籍和韓琦皆是進士出身。
處事經驗豐富。
所撰寫的文書,向來都是“朝堂教科書”級別,蘇良沒必要將時間浪費在這上面。
龐籍和韓琦都不由得一愣。
蘇良奉聖命巡查河北軍政,重點巡查河北禁軍的治軍情況。
不看這些內容。
根本不可能全面瞭解河北軍政,也無法全面地瞭解他們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