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來的多了,有幾家過得像顧家豆腐攤那麼紅火的,有不少逃荒來的為了活下去,還在賣兒賣女,甚至乞討呢。
司吏坊的呂書吏跟張書吏此時才知道,那塊地是顧家豆腐攤買的。
兩人很是吃驚,呂書吏說了一句:“那幾家確實有本事。”
而最近姜縣尉跟許縣令走得近,許縣令是一誇再誇姜縣尉,很多要緊的事兒,皆是交給姜縣尉去辦,對鄒縣丞冷了許多。
那幾家可是姜縣尉護著的。
呂張兩位書吏權衡利弊後,覺得自己應該老實點,不要去找那幾家的麻煩,免得捲進姜縣尉跟鄒縣丞的互鬥中去。
但兩人的上峰畢竟是鄒縣丞,還是依照慣例,寫了一封信,送到富貴樓給李大廚,讓他派人送去鄒府。
李大廚接到信,沒說啥,派夥計送去鄒府。
不過李大廚覺得,顧家豆腐攤買十幾畝地的事兒,根本不值得特意告知縣丞大人。顧家賣豆腐跟調味香料,一天就能賺上幾十兩銀子,買十幾畝荒地,有啥可特意稟告的?
鄒縣丞收到信,很是扼腕,那塊荒地他早年也動過心思,畢竟是在鎮上,買了建鋪子能賺上一筆。
可他沒能找到那塊荒地的主人,多年過去,也就放下了。
此刻得知秦顧羅田幾家買了荒地,雖然只是買了十幾畝,他的心裡也是不爽,很想派人去把那地給搶了。
可他還沒動手,田福縣跟臨近的幾個縣就冒出一種更令他眼饞的東西——豆油!
那豆油也不知道是誰做的,突然就冒了出來,冒出來的地方還很特別,是幾個縣的各大道觀跟廟宇。
第一批吃豆油的人,是道觀廟宇裡的師父,這些師父們又把豆油送給去上香的信眾。
信眾們覺得師父們賜的東西是有福氣的,歡歡喜喜地收了,拿回家去做菜吃。
你還別說,那豆油的味道雖然沒有葷油濃香,但做出來的菜也很好吃,有油香味,那油水也足,吃了身上有力氣。
那些百姓吃完後,再去道觀廟宇上香之時,便問師父們,可還有豆油?他們不用師父們送,他們樂意出錢買。
師父們跟他們說了個鋪子,那些人就去鋪子裡問了,結果得知豆油賣得很便宜,一斤只要二十文錢,比葷油便宜了整整十文錢。
幾個縣的農人們都高興瘋了,不少買不起肥肉的人家開始買豆油吃。
鄒縣丞不傻,知道這豆油不但賺錢,還是個利國利民的好東西,立刻讓邵師爺親自去查,務必查出豆油到底是誰家做出來的。
然而,府城的幾家大族比他的動作還快,早就行動起來,想要找出做出豆油的人家,好分一杯羹。
可找來找去,竟是找到了中州!
在中州查了幾天後,府城的幾家大族紛紛收手,不再打豆油的主意,實在是一山比一山高,他們這種府城的大族,可比不上大楚的三大商行之一,以及京城的勳貴人家。
邵師爺有個同窗,在府城的一家大族裡做門客,得知邵師爺在查豆油的主家時,提醒他:“別查了,趕緊收手吧,那是京城勳貴之家的東西,咱們別妄想去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