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梅見陳氏嘲笑她,想像往常那樣還嘴,可她還記著萬家的教訓,最終沒有吼出來,只低頭做繡活。
陳氏看她近來聽話,也沒有再說她什麼,由著她繼續繡,就她那點耐心,最多繡上幾天也就不繡了。
果不其然,顧玉梅繡了三天後,就把繡了幾片葉子的繡圖給扔在箱子裡,不再碰了。
顧錦繡倒是一直在繡東西。這段時間她繡了兩幅圖,一幅是仲秋團圓圖,一幅不是景物,而是經書——頌福經。
再過大半個月就是九月重陽節,頌福經是一本祈福的經書,很適合做重陽節禮。
顧錦繡想著,把頌福經繡完後,就把繡圖送去淮毓繡莊,到時候正式答覆李奶奶,做淮毓繡莊的繡師。
家裡人經過商量後,已經決定讓顧錦繡做繡師,跟淮毓繡莊簽訂三年契約。這三年裡,她的繡品只會給淮毓繡莊賣。三年後,她徹底自由,繡品想給哪個繡莊都可以。
三奶奶道:“繡師稀少又金貴,咱們只籤三年契約,淮毓繡莊能答應嗎?”
顧錦裡道:“李奶奶是個豁達之人,她既然看上了大姐的繡藝,讓她做繡師,就會給大姐繡師的尊榮。再說了,咱家也不是那等沒有義氣的人家,雖說三年後大姐徹底自由了,可做生不如做熟,以後大姐要是再有繡品,也會先送去淮毓繡莊。”
繡師既然能跟文人狂士齊名,就會像文人狂士那樣在乎自己的名聲,因此李奶奶根本不擔心這個。
而如今的淮毓繡莊,也有兩位當朝比較有名的繡師沒有簽約卻把繡品放到淮毓繡莊寄賣的。
“那到時候籤契約,繡姐兒是不是要去淮毓繡莊?”三奶奶看看顧錦繡,擔心的道:“繡姐兒年紀大了,模樣又長得好,要是能不出遠門還是別出遠門的好,淮毓繡莊離咱們田福縣遠著呢。”
一個姑娘家家的,去淮毓繡莊那麼遠的地方,路上要是出點啥事兒,可是哭死都不成的。
崔氏也很擔心這個,看著顧錦裡。
顧錦裡笑道:“你們別擔心,咱們先問問姜夫人,若是不用大姐親自去淮毓繡莊最好。”
這就是她一直要家裡人堅持練拳腳的原因。她家不是名門望族,沒有成群的下人跟護院護著,只能練拳腳保護自己。
顧錦繡正在繡自己的字號,把福安兩字繡好後,把繡線收尾,對三奶奶和崔氏道:“三奶奶、娘,你們別擔心,我會很小心的,若是無法兼顧,這繡師不做也罷。”
她喜歡刺繡,想要做繡師,可世上兩全其美的事情不多。權衡利弊,她會選擇一個對自己、對家人都好法子,不會因為一個喜好,給家裡帶來麻煩。
三奶奶點頭道:“三奶奶自然是信你的,你自小就不讓人費心。”
繡姐兒有一股子韌勁,很是沉穩,只這麼端坐著,就能給人一種很踏實的感覺。
“小魚,我給你新作了一批蚊香磨具,明天就給你搬到製藥作坊去。”顧大山拍著身上的木屑,把木工工具收進提盒裡,走進屋來。
顧錦裡往院子裡看了一眼,見院子裡壘疊著五堆一米長寬的木質磨具,笑道:“謝謝爹,您可是幫了我大忙,要不是有您做的蚊香磨具,我這蚊香就做不成了。”
顧大山的木工手藝極好,做出來的蚊香磨具跟用尺子量過一樣,是大小一致,相差不過一根針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