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3日,交易所允許法人機構開設證券賬戶投資股市訊息正式釋出。
對於各大機構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好訊息,從今往後公司也可以參與到市場當中。
當然,這不是說今天就可以入場。
訊息剛剛釋出,即便想參與股票市場,那也要做點兒準備工作。
與之相對應的是,這則訊息對於國內市場投資者來說,影響並不大。
至少大部分投資者是這樣,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政策的改變,翻開了資本市場新篇章。
很簡單的道理,嚴格說大家都屬於資本市場上的新手,以為股票投資不過是買賣而已。
運氣好掙錢,運氣不好虧錢。
至於比目前市場上的大戶資金實力更大的機構投資者,他們走進資本市場參與股票買賣,對資本市場影響有多大,很少有人去想。
至於更深一層,機構投資者資金量龐大,有可能掀起上市公司之間收購兼併浪潮,更是無從談起。
什麼是收購題材?
簡直是聞所未聞嘛。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總會有見多識廣的投資者,比如從海外歸來的投資者,他們早已在國外見識過。
亦或是有投資者聽到或者看過國外報道,對資本市場的認識更深刻一些。
總之,這則訊息之後,市場波瀾不驚,股市依舊處於調整態勢。
沈度不一樣,在得知這一訊息之後,大喜過望。
他之所以選擇提前買入延中股份,無非是看中了這種三無概念股。
當然,現在的資本市場上,暫時還沒有人定義所謂三無概念股,更不可能被投資者所關注。
但是,在延中之後,三無概念股必然會深入人心。
沈度與別人不一樣,走過一生知道很多事情、很多道理。
所謂的概念,是後世那些神仙講故事的法寶。
沒有點概念,不好吹牛。
所以,概念是神仙們吹牛逼的基礎。
想讓豬飛上天,前提是有風,還要把豬放在風口。
神仙們揮動法寶,也就約等於丟擲一個概念,風颳起來了,這個概念相當於風口,參與者多寡相當於風的力度,相關者要聞風而動。
至於投資者動不動,是否跟風,與故事講得還壞有關係。
也有炒砸了的,究其原因是故事沒有講好,大家都不買賬。
所以,講故事也是個技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