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一章 鳴沙山素食肆

等到一個月之後,小陳大夫帶著小魚兒、羅娘子、阿柒和被釋放的王娘子、月娘和阿羽在益和堂幾個學徒的陪同下,找到了鳴沙山驚雲觀門前,那“無坎滷煮”的攤子已然立了起來。

月娘看到那賣滷煮的人,驚叫一聲,哭著喊著便撲了上去。

“阿耶!阿耶!想煞兒了!”

楊大郎驚喜地摸著撲到自家懷裡的女兒的頭,又看到了瘦了好多,臉上還留著上刑痕跡的王氏,眼眶也溼了:“竟是你們都來了!”

“來了來了!”王娘子撩起衣袖擦著眼睛,忍不住也跟著女兒一起哭了幾聲。

小陳大夫本想問一聲:“程二孃可好?”卻看到那一擔子的滷煮,又一擔子的豆腐,便自言自語地點點頭,“定是還好的。”

一時間來了這多的人,無坎寺便不讓進了。經過張真人同意,程雲淓帶著施好針灸的皓皓和楊大郎一起便出了寺跟大家見面。一路訴說著別離之苦,哭哭笑笑地僱了車,回去益和堂。

程雲淓抱住小魚兒便不放手了,不住地流著淚跟她說著話。小魚兒卻用力推開她,躲到了羅大娘懷裡,一聲不吭。

“二娘子莫怪,三娘......怕是又受了驚,以為你丟下她不管了。”羅大娘心疼地摸著小魚兒的頭說道,阿柒從她身後走出來,握了小魚兒的手。

夜裡她們擠著一起睡覺,小魚兒還是推開程雲淓,不肯跟她親近,也不肯說話。程雲淓哄她,她也不肯回應。阿柒雖然也呈現了一些應激現象,但她畢竟有孃親在身邊,反倒還好,就是發聲課程又耽誤了,有的拼音又忘記說了。

“沒事,我們大把的時間,慢慢來。”程雲淓擦著眼淚,揮著小拳頭給自己加油鼓勁。

小陳大夫並沒有在敦煌這邊的益和堂呆多久,便去了婆家請安,過了幾天,等程雲淓又帶著皓皓下山來看大家的時候,她情緒不太好地回來了。

“本想要在敦煌的益和堂試著坐坐堂,卻是發現......”小陳大夫嘆了一口氣,搖搖頭。

卻是發現,婆家還是要她回去伺候著,不得出門。

“那便再回宣城,不呆在這勞什子地方了!”程雲淓給她鼓勁。

小陳大夫笑了起來,有點好笑地說道:“不知怎的,每次有什麼煩心事,與二孃說說,竟似解開了一般。二娘子似總是有一股鼓舞人心的力量呢。”

“哪裡哪裡,也就是一股子傻勁頭罷了。”程雲淓說道,她覷著小陳大夫的臉色還不曾轉好,咬著嘴唇想了想,說道:“荷娘姐姐,您可別回家做家庭主婦,關在那院子裡伺候公婆,何況還是前公婆,沒有什麼意思。這世間女人的命運便都是困在家庭的井裡觀著井口那一點點的天嗎?女人便只能呆在家裡相夫教子、做家務,像保姆一般的活一輩子嗎?在男人手中,在公婆手中小心翼翼地討生活?沒有自己的社會地位,沒有自己的社會價值,沒有自己的意願和喜好。出嫁前是某某的小娘子,出嫁後是某某的娘子,老了又是某某的孃親。難道我們便沒有姓名嗎?沒有個性沒有自己意願嗎?我們便不配堂堂正正做個人嗎?當初兒第一次看到您坐堂的時候,便像看到仙女一般,發著光,給了兒無限的希望!您是陳荷娘,您是小陳大夫。相信多少小娘子看到您,也如兒當初看到您一樣,高山仰止。哪怕我們成為不了您,您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給多少落入塵埃的小娘子以希望呢!”

程雲淓抓住陳荷孃的手,越說越激動,有點語無倫次了,不知怎樣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情。

小陳大夫驚訝地看著她,良久才問道:“兒......有那麼好嗎?”

“有的!有的!”程雲淓點著頭,“至少激勵了兒。只要兒不死,便也會做出一番事業來,不辜負重活......不辜負活這一場!”

小陳大夫內心深處也不停地波動著,回味著剛才程二孃說的那些肺腑之言,雖然有些驚世駭俗,她聽都不敢聽,但,她堅持要去益和堂坐堂,當初不也是驚世駭俗之舉嗎?

“小娘子怎麼就不能坐堂呢?”當初她這般問著阿耶,“兒的醫術不比師兄師弟們差。若醫館裡沒有女大夫,那如何為娘子們診治呢?便是做穩婆,能幫的了孕產婦,也是好的。”

這便是程二孃所說的,“社會價值”嗎?

剛開始坐堂的時候,婆家來鬧,宣城的人也指指點點,她都咬牙堅持下來了。如今,她可以隨意出門不必戴著帽幃,可以出診,可以去義診,可以去傷兵營去施針......甚至沈醫官來益和堂拜訪,都會很認真地給自家行禮,恭敬地稱自己一聲:“小陳大夫。”

這便是程二孃所說的,“社會地位”嗎?

陳荷娘頭腦裡嗡嗡的,有些亂。

“兒要再想想,再想想。”小陳大夫站在益和堂院中,望著那一方的天空,喃喃自語。

她好羨慕程二孃,小小年紀,說幹就幹。

既然一群女人們都來投靠她,程二孃便更有幹勁了。

“無坎滷煮”剛剛開張,本來就靠寺內的幾個大和尚和道士,手藝上還不太熟練,產出實在不高。王娘子和月娘一來,這事便好解決了!

沒多久,她們便在鳴沙山那片住過的客舍旁邊,看中了一個帶後院子的小鋪面,本身是一家食肆,因為離開城鎮比較遠,東家又做不好素食生意,便不想做了。鋪面不大不小,後院也挺大,關鍵是還帶著一口井,價格嘛也還合適。

程雲淓又掏了兩塊金子,明慧大師從枕頭套裡掏出來三貫錢,張真人嘆了口氣,也掏了五貫錢,索性讓楊大郎出面,去將鋪面給買了下來。

一家子女人們從益和堂離搬了出來,將後院打掃之後便住了進去。

她們添了一口磨,添置了鍋碗瓢盆,桌椅板凳,請張真人寫了牌匾,又請明慧大師定(試吃)了菜譜,“鳴沙山素食肆”便開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