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開業四
翌日一早。
酥酥香店鋪還沒開門就已經排了很長的隊伍,這多虧昨天吃到的和沒吃到的人,吃到的到處逢人炫耀,沒吃到的、聽到別人說的和聞到香味的,今天就都早早的過來排隊了。
好吃點鋪子的店小二還在不停的往返酥酥香和好吃點,給正在排隊的人送煎餅果子;有的公子哥吩咐家中的下人去排隊,自己則坐在好吃點鋪子裡,吃著煎餅果子,喝著香甜的豆漿,悠閒地望著遠處的“一條龍”,心中感嘆有錢就是好啊~
鎮西的鋪子一切已步入正軌,人流量時而多時而少,這也正常,畢竟整整一條街就三家鋪子,偶爾會有些小商販在路邊擺攤,還是不能同鎮東經營數百年的老街想比。在夏婉看來始終不是長久之計,還要加快其它鋪子的設計速度。
……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夏婉有意向往餐飲方面發展,成本低利潤大,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引流。
因祥瑞樓是家中產業其一,若是在鎮西又新開一家大型食肆勢必會影響自家的運勢,若是一個鎮上存在兩家相離不甚遠的祥瑞樓也不行,這條路走不通。
夏婉只能打算把部分用不到的鋪子租出去或是賣出去,這樣會有部分商販願意留在鎮西,帶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往鎮西發展,可以一起帶動鎮西的整體快速發展。
此事她不能全權做主,還要同陸景之商量,鋪子的地契是在陸景之名下,且她與陸景之是合作關係,合作伙伴有權參與重大事情的決定。
……
緊趕慢趕的第四家鋪子——忘憂居,開業了~
戍時。
酒者,天之美祿。
溫一壺月光煮酒,品一杯世間清歡。
溫一壺月光下酒,消一生凡塵俗願。
古往今來,“酒”都是文人墨客筆下繞不開的意象,也都是尋常百姓家生活中的小確幸。
“忘憂居”三個字,顯得灑脫而莊嚴。細顏極小的對聯懸掛在大門上,刻畫著芳華滿境的壯觀景象:“東郭烹魚,西客作海棠,揚州名菜,來者不受拘束。”
破門而入,映入眼簾的是陸景之所題寫的一幅氣勢磅礴的大字,三道橫幅豎掛而下,只見上面寫著“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場繁華一場夢,一場歡喜一場空。”
屋內張燈結綵,把整個樓宇照得亮晶晶的。窗戶分外明亮,院落也灑滿了異國他鄉的情調,精心釀製的各種美酒陳列在潔淨光滑的石壁上。釀酒師傅們身穿長袍,忙碌地穿梭在酒坊中。他們熟練地操控著釀酒的每一個環節,從選取原料到發酵、蒸餾、陳放,每一個步驟都嚴謹而精緻,把魚肚和酒米釀成的汁,透出一股濃濃的韻味。
悠悠婉轉的小曲傳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轉朱閣,低綺戶……”
晚上的忘憂居悠悠地在小鎮的深處飄香。幾條木椅、幾張木桌、一面酒旗使人們都記住了酒坊的名字——忘憂居。
忘憂居內一片熱鬧,文人雅士們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旁邊的桌子上,酒杯盛滿各色酒,令人垂涎;小餅、小菜等美味佳餚,更為這裡增色不少。熱鬧的場面,令人心曠神怡。
掌櫃子看眾人喝的差不多了,上臺宣告,“忘憂居內安置了可以自行題詩的掛聯,諸位若有感興趣的可以前來露一手,拔得頭籌的忘憂居將奉上一罈我們東家自己釀的五糧液。”
小二附和著,“五糧液具有持久且醇厚的口感,甜美清爽和諧而恰到好處的的口味。是我們忘憂居過幾日才會推出的新品,今日拔得頭籌的人可以提前品嚐。”
“我我我~我來~”
“我我,我也來~”
“我我我……我。”
“都過去,讓我來。”一位粗壯的大漢撥開面前的眾人衝上臺去。
“我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