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白果然是有所發現,但是他要先證實自己推論的正確性,於是,他問道,“前面那次的縱火案,有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姚影大搖其頭,“如果有線索,就不會急成這個樣子了,還要來麻煩你這個怪人嘛!”
前面的那個案件,他們調查了許久,都沒有找出任何的縱火嫌疑人,也沒有在現場發現有任何的硫磺、火藥、汽油之類的助燃物的痕跡。
東方白卻不是這樣認為的,任何的案件,沒有一件是能夠做到天衣無縫的,只是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其中留下來的蛛絲馬跡而已。
他一直信奉著,只要不屬於自然的,是人為的,那麼一定就會留下人為的痕跡。
這就好像是一個人走在雪地之上,不論他使用何種方法,都會留下來腳印,除非他是飛著過去的。
他要重新排查現場,只有現場,才會提供給破案人第一手的資料,因為這是犯罪者曾經留下來的痕跡。
去年那場縱火案的現場。
這是一幢小樓,在一個老城區的裡面,那戶人家被焚燒之後,戶主覺得此屋不祥,就遷居走了,其他的人也沒有人願意要這種凶宅,現在還空置在那裡。
裡面基本還保持著原來被焚燒時的狀態,只不過被破壞很大,因為救火時被弄得是面目全非,已經不能再觀察到案發時的樣子了。
東方白轉了一圈,覺得不會有什麼有用的收穫,就徑直走下樓去。
見到時隔一年之後,還會有人來做調查,街坊鄰居們都來駐足圍觀,在樓下是七嘴八舌的、議論紛紛著。
姚影剛要走出去,被東方白給攔住了,他示意隱藏在樓門口,悄悄的聽著他們之間的談話。
姚影笑了起來,悄聲道:“扒牆角、溜牆根,這種民間的辦法,也只有小白你能夠想得出,做得到。”
東方白“噓”了一下,讓他禁聲。
有時候,民聲民意,也能夠反應出事情的大致輪廓,雖然並不一定就是真相,可是總是能夠給真相帶來一縷的曙光。
但是,老百姓一般都有膽小怕事的畏懼心理,不願意做出頭鳥,怕遭到兇手的打擊報復,所以,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有的人就是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也會因為懷有某種顧慮,而不願意講給官方的人。
但是,這種“嘮嗑”(東北話,就是閒聊)的方式,熟人和熟人之間的對話,卻是沒有什麼好顧慮的,暢所欲言,能夠將心裡面所想的完全的吐露出來。
東方白雖然絕對不是一個“八卦的人”,可是他研究《易經》八卦,自然也不抗拒這些“八卦新聞”。
想當年,春秋之時,王會讓專人到民間去收集兒童歌謠,當時流行的一些曲調,回來後整理報告給王,王以此來聽取民間的一些民意,這叫做“採風”,《詩經》三百首裡面的風、雅、頌,其中的“風”,就是這樣而來的。
在這些閒言閒語之中,東方白捕捉著有用的資訊,他聽到有一個略顯蒼老的男人講道:“還調查什麼啊,這就是報應,是老天爺的懲罰!”
然後,又馬上聽到一個老太婆的聲音,“糟老頭子,管好你自己的破嘴,別瞎說。”
東方白覺得這裡面有一些端倪,他可以現身了。
一個箭步衝出了樓道口,面對著大家,把他們都嚇了一跳。
“這毛頭小子怎麼走路沒有聲音呀?突然就出現了。”有人怕自己失言了,在那裡嘀咕著。
東方白知道他們不會畏懼自己,一來自己沒有官方的背景,二來他才二十左右,太過於年青。
東北人一向是看不上年紀不大的人,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什麼“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之類的,更有甚者,說什麼“嘴上沒毛,說話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