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林初夏住在鄉上,在家門口就能上下車。
雲芳住在村裡,步行的話,最快也要40分鐘才能到鄉上。一天來回兩趟,單單走路,就要花掉80分鐘時間。這期間,如果遇到認識的人,還得停下來和對方閒聊幾句,最少也要浪費90分鐘時間。
再次,這世上,就沒幾個傻子,就算雲芳的父母,因為雲芳過往18年裡的乖巧、懂事又聽話的印象,而沒有特意去關注畢業後,等著拿通知書這段時間裡,雲芳每天的去向。但,別忘記了,這是一個鄰里鄉親特別熱絡,或者,應該說是特別愛八卦的年代。
因此,雲芳每天都坐車去市裡這件事,絕對會在最短的時間裡,就傳到雲家人耳裡。
最後,從鄉上到市裡的大巴車,一天只有兩趟。從這一方面來說,也算是做獨家生意。再加上,路途也確實遙遠。因此,從鄉上到市裡的單程票就直接賣五元,就算有人心裡不舒坦,也只能憋著!
來回兩次,可不就得十元!
這個年代的十元錢,意味著什麼?
對家裡沒有地,不論蔬菜,抑或是肉蛋都需要拿錢買,家裡伙食又是整條街上數一數二好的林家四口人來說,十元錢,代表著兩天的生活費。
對家裡有地,又養了雞鴨豬等牲畜,只需要買些油鹽醬醋和紙巾牙膏等一應生活必備品的雲家四口人來說,十元錢,代表著一個月的生活費。
……
那麼,新的疑惑就又出現了。
要知道,在林初夏畢業後,即使系統化身“話嘮”,一天24小時,每過半小時就在林初夏耳旁唸叨,讓林初夏做任務。而,向來不樂意聽人嘮叨,時間長了,就難免生出厭煩和爆躁之類情緒的林初夏,卻能一忍就是大半個月。
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才15歲,剛剛初中畢業的林初夏還要靠父母養,真正地身無分文。偏偏,想要做任務,就需要買材料。而,買材料就要用到錢。
錢從哪裡來?
對林初夏來說,也就投稿這一途徑。
就這,林初夏辛辛苦苦寫一篇稿,被報社錄用了後,也只能收到10元錢的稿費。
那麼,和林初夏處於類似境地,卻並沒有投稿的雲芳呢?她每天坐車去市裡的車費,又是哪裡來的?
做家教?
不錯,雲芳的成績確實不錯,又有父母都是老師這一光環加乘,哪怕,不衝著雲芳這個人,就衝著她的父母去,想讓自家的孩子在他們面前能多得一些關注,也會有人本著“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想法,狠狠心,花錢請雲芳做家教。
但,別忘記了,現在的雲芳,早上五點出門,晚上八點回家。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有幾個想要討好雲家的人,能忍受雲芳這種“出工不出力”的做法?
賣書和參考資料?
資料是死的,人是活的,這世間,多的是手裡拿著大把資料,看的時候,一幅全懂的模樣,等到考試的時候,依然抱零蛋的人。否則,就不會有“老師”這個職業出現了。
對於農村裡那些“上山抓鳥,下河摸魚”的孩子來說,就算看在雲家父母的面子上,本著“沾沾喜氣”的想法,從雲芳手裡買回那些資料,但,資料就那麼多,在還沒有影印機的鄉下,能賣多少錢?
……
轉眼之間,林初夏腦海裡就浮現無數個念頭。不過,很快,她就將這些想法拋在一旁,專注地聽起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