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會忘記了,等軍訓結束後,就要進行一次摸底測驗吧?”
說話的同時,林初夏依然埋頭“刷刷”地寫著,沒有絲毫的停歇,並且,那解題的速度,不僅沒有因此而放慢幾分,甚至,興許是覺得說話有些耽擱時間,竟還隱約有些加快了些的感覺。
“還沒上課,就算要考,也只會考初中學過的內容吧?”
然而,這話說的,連張莎自己都覺得心虛。畢竟,這次的入學測試,南山中學為了選出真正的尖子生,那是直接下了狠手——一半中考難題,一半高一知識點。
那麼,當時的她,為什麼能考出一個不錯的分數,並很是順利地被分到實驗一班來呢?很簡單,家裡早就決定要送她到南山中學讀書,還沒開始會考,就又是找關係,又是塞錢地將她送到了一個由經驗豐富的退休老師組成的輔導培訓班裡,進行了為期一個半月的有所針對性的練習。
當然,這些,並不重要。
畢竟,這年頭,各類輔導班和培訓班,雖沒達到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程度,卻也已經有了一定的根基。重要的是,考完試後,在父母的叮囑下,她才翻看書本,等拿到錄取通知書後,更是差點就一度放飛了自我。
以她目前的狀態,再參加入學測試,做一份新的試卷,那結果,還真難說哪!
不用特意回頭,林初夏都能感知到這一刻,由張莎身上蔓延開來的悲愴和絕望等情緒,心裡破天荒地浮現一抹同情和憐憫來:“我帶了些參考書,你要不要看?”
雖然,她並不提倡“臨時抱佛腳”,但,那是對學渣。對著張莎和於麗玲這樣的學霸,就不一樣了。
畢竟,對學霸來說,即使在暑假期間,並沒有認真地複習過,卻也不會將那些知識都拋到九霄雲外去,更不會還給老師。這個時候,往往,他們只需要一點點啟發,就能將那些塞至大腦深處的知識點重新找回來。
“要!”
張莎應得那叫一個乾脆利落,要知道,這次入學測試裡,她可是考出了全校第14名的好成績。就算軍訓結束後,老師來個突然襲擊,但,在大多數人下暑假期間都下意識放鬆幾分,名次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不說保住14名這個名次,卻也不能掉落到20名開外去吧?
那讓她臉往哪擱呢?
林初夏彎腰,就挑出一摞一尺來高的參考書:“從今天開始,距離考試,還有16天,你應該可以將這些書看完吧?”
雖是問話,卻帶上了幾分不容人拒絕的肯定。
張莎愣了愣,不知為何,在這一刻,她竟然在林初夏的身上,看見了自己那在家裡家外都“一言堂”,滿滿威嚴氣勢的父親的身影。
不過,這樣的感覺一閃而逝,再次抬頭看向林初夏時,她就和林初夏那關切又擔憂的目光撞了個正著:“沒問題。”心裡那叫一個美滋滋,果然,這,才是好朋友,真正能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好朋友!
一旁,將兩人這番舉動盡收眼底的於麗玲,心裡忍不住吐槽,臉上卻浮現一抹恰到好處的好奇和疑惑:“初夏,你聽誰說的,軍訓結束後,我們要進行摸底考試啊?”
“這是南山中學一直以來預設的……”
預設的什麼呢?
當然是給他們這批新生的下馬威啊!尤其,針對他們這些在各自學校裡都因為拔尖的成績和無可替代的才華,而被老師偏愛,被同學敬仰崇拜的學霸們,讓他們真切地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個道理。
可惜,林初夏臉上那抹隨意淡然的笑,落到於麗玲眼裡,卻讓她莫名地感知到幾分嘲諷和譏誚來,就差沒直截了當地挑明:李鳳英的事情,連“包打聽”錢玫都不知道,你卻一清二楚,那麼,你為什麼會不清楚這件大家都預設的事情呢?
於麗玲微微垂眸,放在身側的雙手,忽而緊握成拳,忽而鬆開,最終,還是沒有再次質疑林初夏,而是抬頭,笑著請求:“初夏,你這兒有沒有做過的試卷,我想參考下。”
“做過的試卷,我都放在家裡了,帶來的這些,都是還沒做的。你可以挑幾套用,將答案寫在草稿紙上,然後,再跟後面正確的答案核對一遍就行。”
於麗玲毫不手軟地選了二十來套試卷習題集,看厚度,和剛才林初夏給張莎的參考書一般無二。笑著和林初夏道謝後,就抱到了自己的書桌上,隨便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開來後,就找出紙筆做了起來,心裡卻忍不住冷笑。
果然,又一個只會做表面功夫的人。
瞅瞅,剛才,嘴裡還親切地說著送幾套,一幅大方的模樣,還沒等她們挑選呢,就又反悔!學霸又怎樣?剝開那層光鮮亮麗的外皮,內裡連普通人都不如!
於麗玲的選擇,林初夏並不意外,就連她心底那些不容為外人所道的想法和算計,也都能猜測到幾分。不過,她這人哪,向來善良,即使對方屢屢出手招惹,但,在沒有越界的情況下,也並不會因此而被激怒,更不會出手報復回去。
系統“呵呵”兩聲,不等林初夏回懟,就又匿了。
林初夏:“……我愛學習,學習使人快樂!”
這句話,說出了每一個學霸的心聲。
就如此刻,沉迷學習無法自拔的張莎和於麗玲,直到林初夏出聲提醒,才將自己的思緒從那樣一種詭異的狀態裡抽離出來,接著,就齊齊累癱在椅子裡,捂著肚子:“好餓……”
“12點了。”
林初夏一臉的感慨,果然,一個真正的學霸,是發自肺腑地熱愛學習的。而,往往,這樣的學霸,不論在學校裡,抑或是步入社會後,都必將憑藉自己那一往無前的勇氣和信心,經過種種拼搏努力後,最終,取得巨大的成功。
至於她?
不過是一個偽學霸。甚至,說句不好聽的,在相同的年紀和閱歷下,她是絕對達不到張莎和於麗玲兩人所能到達的高度的。一切,只因,在她們尚且沒有意識到“學習改變命運”這件事時,就已經能做到“心無旁騖”地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