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查到最後,這些罪名都是莫須有的。
一切,都是源於人心的嫉妒和貪婪。或者,應該說是那種“要拖個墊背的”損己不利人?
總之,這是某幾個沒能得到保送名額的學生家長,特意找到這位負責人,想要走後門,佔去其它已定保送生的名額,卻被負責人嚴詞拒絕之下,而做出來的打擊報復舉動。
學校特此做了澄清。
但是,他們這批被迫要走正規途徑,參加高考的原定保送生呢?
其它人有沒有受到影響?受到的影響有多大?又有沒有收到學校給予的什麼補償?
這些,於麗玲並不知道。
不過,這件事情鬧出來後,即便校領導和老師們在面對她時瞞著不說,以免給她增加額外的壓力,只是一徑地鼓勵。但是,她依然從其它渠道那兒,得知了後續。
比如說,那批原定保送生中,於麗玲的成績是墊底的那一批。
又比如說,即便確定了保送名額,但是,那些人依然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甚至,他們還比平時更加努力,更有多半都打著同時參加高考的決定。
——倘若,高考的分數更好,能去更好的學校,那必然是選擇那所大學,而放棄到手的保送名額。
當然,他們敢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因為他們事先就和學校商量好了,並沒有向省大報出自己學校的保送生名字,而是特意說明等到高考出成績後再報準確的名字。
就連於麗玲所在的學校,當時,校領導和班主任都曾找過她,跟她確認過是否接受保送,不參加高考。甚至,還不止一次地勸說她再花點時間參加高考。
可惜,當時,於麗玲實在是學累了,學怕了。
尤其,在發現周圍人個個都“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般,一天比一天更加瘋狂,整個學校都瀰漫著一種緊張又熱切的學習氛圍下,感覺自己再熬下去,維持了許久的學霸人設就要崩了,因此,於麗玲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接下來呢?
於麗玲不僅沒有像其它人那樣學習,甚至,還不止一次當著大家的面、吃零食、睡覺,神情舉止間那叫一個悠哉愜意,幾乎將所有拉仇恨的事情做了個遍。
最後呢?
沒了保送名額的她,面臨兩個選擇:要麼,就咬緊牙關,最後幾個月努力一把,參加本次高考;要麼,就休學回家嫁人。
選擇哪一個?還用說嗎?
這個時候,於麗玲就再次憎恨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來。
家人都是沒本事的,一輩子都在地裡刨食,一年到頭也就剛好填飽肚子,一旦有人生個大病就要打饑荒。
她因為是家裡長女,打小就知道討好爺奶,又擁有一顆聰明的腦瓜子,從小學到初中每次考試都滿分,不遺餘力地給大家洗腦,讓他們明白“金鳳凰”的重要性,才能在村裡其它女孩兒沒一個讀書的情況下,順利地從小學讀到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