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試卷什麼的,別說重點班和普通班的學霸們了,就連擇校班的學渣們,也都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沒辦法,誰讓南山中學這樣的省內赫赫有名的重點中學,雖然沒有喊出“一切向成績看”的口號,但是,行動上卻已經赤果果地展現出來了呢?
反正,刷試卷,重在刷,而不是在於做完了沒有?答案對不對。
上臺講題,和大家一起探討難題,這些,都是沒問題的。畢竟,哪個學霸沒和人講過題,又沒和人探討過難題?
分享學習心得,這個,放平時,是沒問題的。
要知道,雖然,他們被分到了重點班和普通班,但是,能成為第一批就被選來和實驗班一起復習的,成績在自己班內也是排前三的。而,他們這樣的名次,放到市裡普通高中,那也是備受老師重視,同學仰望的大佬一般存在。在曾經的初中和小學期間,更是不知道在週一的升旗儀下分享過多少次的學習經驗!
然而,眼下,讓他們當著實驗班的真學神學霸們分享所謂的學習心得?這不是“關公面前耍大刀”,還能是什麼?
可是,他們能拒絕嗎?
不能的。
但是,獨屬於少年人特有的強烈自尊心,讓他們不容許自己在實驗班的人面前出糗。即便,他們心知,打最初,實驗班的人就沒將他們這些所謂的挑釁舉動放在眼裡過。
因此,在群策群力的情況下,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最穩妥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忽略掉所謂的分享學習心得,而是直接將自己等人想方設法找到的各種難題拿到臺上來,和大家一起探討!
這樣一來,就不會再有人揪著他們不放,而會順著他們的想法,將目光投到難題上去了吧?
計劃不錯,可惜,實施的第一天,就慘遭“滑鐵盧”。
“我一定是上了個假初中。”
“今天的太陽是打西邊出來的吧?”
“我還沒睡醒,等我再繼續睡一覺,醒來後,一切就恢復正常了。”
“這是不可能的!那傢伙以前的成績連給我提鞋都不配,咋一年過去,就一飛沖天了?難不成,真是被些神秘的東西附身了?又或者開掛了?”
……
眼見著,那些他們特意挑選出來的難題,到了實驗班的人手裡竟如臂指使不說,就連那些初中時和他們同班,成績和他們相當,甚至還不如他們,卻因為入學測試時走了狗屎運,而被分到實驗班的同學們,也都跟吃飯睡覺般,輕輕鬆鬆就解決掉這些難題,那感覺,怎麼說呢?
別問,問就是後悔!抓心撓肺,恨不能拿腦袋撞牆,看看暈了後,能不能重回過去的憤懣、怨懟和不甘!
就在重點班和普通班的學霸們,被實驗班的學霸們吊打,過著虐身虐心的“上天入地,求救無門”日子時;就在實驗班的學霸們摩拳擦掌,將狗膽包天的隔壁班學霸們當成練手的“沙包”,整治人的法子一套一套的,每一套都能再創新高時;就在擇校班的學渣們本著“作壁旁觀”的心態,暗搓搓吃瓜看戲,偶爾還嫌不夠熱鬧,不露痕跡地煽風點火一番時;林初夏也收到了來自於系統,不,應該說是學校的新訊息。
——她前段時間送選的那幅《宇宙》,獲得了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少年組水彩組銀獎。
“不錯!”
在這一刻,別說許老師等人了,連教語文,雖然習慣板著一張臉裝嚴肅,但只要有需要,就一定能將“舌燦如蓮”這四個字展現得淋漓盡致,真正達到“將人忽悠瘸了,對方還感恩戴德”境界的戴老師,在見到林初夏後,那原本打好的腹稿,都已經到了喉嚨旁,卻彷彿被一團巨大的棉花塞住似的,完全沒辦法順利地說出來,最終,只能悶悶地憋出這樣兩個字來。
換了其它人,只怕會以為戴老師這是在發洩心底的不滿,甚至很有幾分嫌棄。
畢竟,打最初,她就不太贊同林初夏在這樣忙碌又繁重的學習間隙,去耗費時間和精力地參加各類書畫競賽。
要知道,一天24小時,每分每秒地消逝,不會因為任何人事而停滯。而,每一個人都要吃飯睡覺,刨除這些時間,在注重“勞逸結合”的情況下,有多少時間是真正屬於自己,可以徹底利用起來的?
尤其,林初夏還不是那些成績不咋樣,只能透過特招方式進入名校的學渣,而是真正憑自己實力考入南山中學實驗班,並且,這一年來,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穩紮地由入學測試時的全校第11名,爬到了如今的全校第4名。
妥妥的清北這樣名校的好苗子!
這種情況下,別說他們這些老師,就連林家人都用看奶娃,不,應該說是看寶物的目光看林初夏,只恨不能連飯都端到林初夏手裡,就更不用說洗衣做飯整理房間這些瑣碎事情了,唯一需要的就是林初夏沉下心來搞學習,用一次又一次亮眼的成績來回報他們的這番厚愛。
偏偏,天才嘛,尤其,如林初夏這般不僅有著一顆聰明腦瓜子,還通人情事故,更擅謀略的天才,還真不是隨便什麼人用些小手段就能收服的。
因此,最終,別說林家人,就連戴老師等人,也都只能捂著胸口,壓下滿腹的擔憂和到了喉嚨的咆哮,由著林初夏一次又一次地投稿,興致來了後,就扯著“漲見識”的旗號送出一兩幅書畫作品,偶爾還畫畫衣物配飾的設計稿,再自己上手操刀……
雖然,不論什麼樣的比賽,大家都會喊出“重在參與”的口號,但是,正所謂競技體育,拼的就是第一,其它諸如書畫數理之類的大大小小的比賽,又豈會例外?
作為省內數一數二的重點中學,這些年來,南山中學在音樂、美術和體育等方面也出了不少特長生,但是,如今這時代,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十多年,到底還不是三年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更不是二十來年後,家長都會本著各種緣由送自家兒女上各種興趣班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