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哥哥!”
就在雲芳越發後悔和懊惱,恨不能時光倒流,回到中考結束後,那麼,她定會和林初夏一樣,毫不猶豫地放棄到手的中師錄取通知書,選擇參加南山中學的入學測試,憑她的成績,怎樣也能分到實驗班,再次也能分到重點班,和徐建軍能再次成為同學;再不然,回到去年,她拿捏住徐建軍整顆心,讓徐家人同意他們訂婚的時候,就不應該只請親朋好友,而是應該如同結婚一樣廣發請貼,來一場聲勢浩大的宣傳時,突然間,無意中的一個抬頭,恰好看見了低垂著腦袋,耷拉著肩膀,整個人都散發出一股喪氣,正往校門口走來的徐建軍。
驚喜和急怒交加之下,雲芳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和徐建軍訂婚後,雙方長輩們敲定下來的“在沒畢業前,不能大肆宣揚,以免徐建軍因為這件事,被老師要求請家長不說,還被同學嘲笑有個童養媳”的條款,如嬌俏可人的乳燕撲向天空,又如最豔麗的花兒撲向太陽般,以最熱情最純粹的姿態,撲向了徐建軍。
“軍哥哥,你怎麼這麼晚才出來?發生了什麼事嗎?有什麼是我能幫到的嗎?你直接跟我說就成……”
挽著徐建軍的胳膊後,雲芳如同嘰嘰喳喳的麻雀般,將自己滿腹的擔憂和驚喜,以最直白的方式分享給徐建軍,務必讓徐建軍真切地明白:她,才是這個世間最愛徐建軍的人!一旦錯過她,徐建軍將再也找不著如她這般,熱誠又真切地愛著徐建軍的人了!
若是以前,她這番剖心表白,定會換來徐建軍深情的凝望和溫情款款的話語,以及,相應的承諾。
而,現在嘛?卻跟對牛彈琴、媚眼拋給瞎子般,不僅沒起到相應的效果,反還一不小心就激化了兩人之間那一直都存在,卻被雙方有志一同默契忽略掉的鴻溝。
“你能不能別這麼吵?”
輕飄飄一句話,對正陷入自我感動情緒裡,進而越發依戀徐建軍的雲芳來說,不吝于晴天霹靂。
“軍哥哥,你……”
雲芳抬手,揉了揉眼,待到發現徐建軍臉上滿滿的嫌惡和厭煩等情緒,並不是她的錯覺後,臉上被徐建軍怒吼而出現的震驚和茫然等情緒,就迅速變成了悲愴和絕望。
“你怎麼變成這樣了?你以前不是最喜歡聽我說話的嗎?甚至,還叫我可愛的百靈鳥,每次愁緒滿腸,寢食難安的時候,你都會讓我唱幾首歡快又婉轉的曲子,在這樣的氛圍裡平復心緒,陷入沉沉夢鄉……”
說著說著,雲芳臉上的懷念和悵然等情緒就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則是濃濃的憤懣和不甘。
“是不是有人,跟你說了些什麼?你是不是移情別戀了?那人是不是XX、XX……”
早在第一個名字,從雲芳嘴裡吐出來的時候,徐建軍那被老班劈頭蓋臉的一通訓斥後,就有些昏沉沉的大腦,如同被人敲了一記悶棍般,不僅沒能將他敲暈,反還讓他變得越發清明起來。
那感覺,怎麼說呢?
就跟炎炎盛夏裡,穿著最輕薄的衣服,被人當頭潑了好幾桶冰水般,不僅暑氣盡消,反還有一股磣人的寒氣,從腳板心直竄腦門,讓人忍不住地打起寒戰來。
“閉嘴!你在瞎說些什麼?!”
低吼出聲的同時,徐建軍還不忘左顧右盼,生怕空曠到近似給人一種渺無人煙感覺的校門口處,突然從一塊巨石或一株巨樹,再或者一叢灌木叢後蹦出一個人來,並將他們之間這番對話聽了個真切。
沒辦法,誰讓雲芳嘴裡蹦出來的幾個人名,除了最後那個搭頭林初夏,前面五位有一算一,都是擇校班的權貴二代們呢!
即便,擇校班的名聲不太好,但是,僅限南山中學內部,這些權貴子弟們走出去,誰不是迭聲地吹捧和誇讚?就差沒將他們吹成一朵花兒來?
畢竟,南山中學的擇校班名額,可不是拿錢就能砸出來的,那些所謂的捐樓或捐球場訓練和學習器械的手段,大多存在於和電視裡,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但那都是貴族學校搞出來的,如南山中學這樣的公立名校,那是絕不可能這般自毀名聲的。
簡單地來說,看似處於生物鄙視鏈最低等的擇校班學生,要麼,就是成績不錯,即便不能和實驗班重點班的學神學霸們媲美,卻也能輕輕鬆鬆就碾壓普通班的學生;要麼,就是有著令人發自肺腑讚歎和豔羨的一技之長,並且,能代表學校參加各大競賽,為學校奪取相應的榮譽。
就連方磊,也都會英法意日四國語言。
即便,他之所以會這些語言,是因為打小就被家人帶著周遊世界,並且,在這四個國家待了短則半年,長則一年的原因,一到筆試關,就只能麻爪,所以,不能代表學校參加相應的競賽,為學校奪取一應榮譽,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需要用到正式的書面英語呢?
可以這樣說,擇校班的二代們,絕對不是那些不明真相的外人想象中的紈絝敗家子弟,而是得到家族看重和栽培,未來或會接班,或會開拓創新的準精英,或者,也可以說是準老闆們。
當然,按照圈子裡的聯姻準則,以及從古延續到今的“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理念,可以合理推測,擇校班的女生們,之所以會在家人的幫助下,克服許多困難,考入南山中學,為的,不過是和這些未來的老闆們來一場日久生情式的聯姻。
畢竟,男人是理性動物,女人是感性動物,二代們也同樣是女人,只要有機會,誰不願意來一場令圈子內外無數人豔羨的轟轟烈烈的愛情,並在走入婚姻殿堂後,數十年如一日地恩愛如初呢?
如此,同樣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擇校班的女生,比實驗班、重點班和普通班的女生,更為看重名聲!更不容許任何人的抹黑,即使,只是所謂的“人云亦云”,並在五六人的小範圍內傳播,也不例外!
沒辦法,這世上,向來是“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