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御書房。
皇上坐在龍椅上批閱奏摺,那些奏摺批的他肝火旺盛,摺子開啟掃了一眼,就氣的扔在了龍案的另一邊,又換了一份。
幾份奏摺說的都是同一件事,要皇上發軍餉的。
皇上是越看越來氣,以為他這個皇上不想發軍餉嗎?!
也得國庫有這個錢吧!
西南突發災情,把本來要發的軍餉撥去賑災了,結果被人一下子貪墨去了八九成,最後西南餓死百姓三萬,還拖欠了將士們的軍餉。
西南的案子也沒有絲毫的進展,刑部尚書遇刺在驛站養傷,煜國公請奏,他派了季懷山去,好歹刑部尚書還有隻言片語送回京,季懷山一離京,連封平安信都沒有,有刑部尚書遇刺在前,季懷山這會兒是死是活都沒人知道。
一邊要軍餉,一邊又有大臣要皇上消減軍隊開支,這些日子吵的皇上一個頭兩個大。
在議政殿吵他還不夠,還要送奏摺來煩他,兩大摞的奏摺,有一半是為這兩件事!
皇上越看越煩躁。
這些個臣子只知道要朝廷撥錢,怎麼就不想想讓國庫富足起來呢?!
讓他們想辦法,除了增加賦稅還是增加賦稅,要增加賦稅就能解決問題,還用得著他們想法子嗎?!
李公公怕皇上氣壞身子,趕緊給皇上倒茶消氣降火,剛要端給皇上,跑進來一小公公,上前道,“皇上,有大喜事!”
還能有喜事?
皇上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公公眼裡的喜事,在他這裡未必是。
小公公見皇上沒什麼反應,呆了一瞬,李公公訓道,“還不趕緊說,要挨板子再說嗎?!”
一個個的怎麼這麼沒眼色呢,沒瞧見皇上都快氣上火了嗎!
小公公嚇的忙回道,“興國公府為西南捐了一萬兩,孫詹事府捐了五千兩,其他大臣知道後,也紛紛為西南捐錢。”
“靖安王府捐了一萬兩,順王府、茂國公府、晉臨侯府還有各親王捐了一萬兩,東平王府捐了八千兩,雲陽侯、肅寧伯捐了七千兩,張閣老府上捐了六千兩,章老太傅捐了六千兩,各尚書府捐了七千兩……。”
小公公一口氣報了一連串的名字,開始李公公還能算捐了多少錢,後面腦子就不夠用了。
皇上聽得目瞪口呆,李公公打斷正在報捐款的小公公,道,“你就直接說一共捐了多少吧。”
小公公大喘了口氣道,“奴才知道的時候,已經捐了差不多二十五六萬兩了,不少大臣還沒有捐……。”
朝廷大臣捐錢就這樣,沒人帶頭捐,一兩也沒有。
可一旦有了第一個帶頭的,就會有第二個,有第二個就會有第三個,有了三個,那就有七八九十個,然後就是一大片,有一個算一個了。
小公公繼續道,“皇后知道了,拿了一萬兩體己出來,蕭貴妃捐了八千兩,其她后妃也跟著捐……。”
“還有大皇子捐了一萬兩,二皇子捐了九千兩,四皇子捐了八千兩,還有五皇子……。”
皇上,“……。”
李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