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章:它需要一個解釋

“……但不知為什麼,它們全都默不發聲,甚至讓我們這個本應渺小的,不起眼的小星球裡的很多人,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有些相關領域的學者,還依照一些知識,提出多型文明的概念。比如一型文明,它能夠控制星球內的全部資源,二型文明則能夠控制該恆星系內的全部資源,依次類推。其中,還延伸出一種‘戴森球’的裝置,也就是說人為創造一種裝置,將星系中心的恆星,與近距離大規模覆蓋住,達到50%甚至更多,以用來獲取更多的能源。但很離奇的是,類似戴森球這樣的裝置,我們也一次沒發現過。”

“那麼,這些宇宙的朋友們,它們到底哪去了呢?”

“這就是‘大寂靜’,這就是費米悖論!”

“大家在瞭解費米悖論後,讓我們再來看看《三體》。看看它為此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李察切合了原來那一頁。

這時,課堂里居然出現了一陣議論聲。望見一些同學,露出一些不可思議的表情,他突然有種努力沒有白費的感覺。

一旁帶著眼鏡的王老師,頓時咳嗽了兩聲,讓教室重新安靜下來。

他饒有趣味地盯著幕布上的投影望。

李察接著道:“黑暗森林法則,對費米悖論的解釋,是‘大家故意不發聲’。”

“它將宇宙比喻一座幽暗且充滿危險的森林,所有的文明都是帶槍的獨行者,需要時刻警惕他人。他人就是危險,他人就是地獄,他人就是深淵。倘若暴露了自己的痕跡,會立刻迎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為了生存,一定要隱藏自己!”

李察指著幕布上的文字,“這大概是對費米悖論最黑暗的一種解答。”

很快,李察卻聽到一些零零散散的反駁——“我感覺很扯!”、“這想的也太陰暗!”“喂,你們聽人家講完”,他盈盈一笑。

笑著搖了搖頭,然後接著道::“我們看到這段話,其實是一個結論。書中的人物推匯出它,是建立一個個前提之上的,比如‘猜疑鏈’、‘技術爆炸’,還有對‘宇宙存在極多的文明’、‘宇宙的物質總量是不變’、‘生存是文明的第一法則’、‘光速的不可逆’這些的預設。”

“由這些前提,建立出‘文明間的交流是極度困難的’、‘因物質總量的限制,文明與文明之間存在競爭’‘攻擊要比交流簡單,成本又低’,又在此得出進一步的結論‘如果宇宙有一百萬個文明,發現一個暴露的目標後,可能九十萬個文明不予理會,剩下十萬個有九萬個會前往探測,最後的一萬個獵手,鐵定會有一兩個做出一個選擇——朝那個位置開一槍試試’。”

“總之,這段黑暗森林法則的內容,在書裡是有一整套邏輯的。”李察最後總結道。

他又調換了新的一頁ppt,“不過,大家得注意一下,這是書裡的邏輯與真實,並不是現實的。像大劉他自己寫的作品,有時也常常相反,比如在一本書裡說‘科學永世,藝術無用’,而換另一本書,卻變成‘藝術永生,科學無用’。追求的只是自洽,也就是書中預設背景下的真實,和我們現實世界的真實是不一樣的。”

這一頁新的ppt,寫著一行字——“現實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我們最後來介紹一下,科學界對費米悖論各個解釋。在這邊我提醒一下,費米悖論是沒有答案的,恐怕十個相關領域的科學家,會給出十個答案,一百個會給出一百個答案。這裡介紹的,是最有名的幾個答案與解釋。”

“首先,是存在一種篩選機制,即所謂的大過濾器。”

“它認為即使宇宙無比廣大,可能孕育文明的星球非常的多。但這些星球能否孕育生命以及文明,卻需要度過一個個關卡,這些關卡就是大過濾器。”

“拿我們地球來舉例,生命的誕生,可能得經過這些階段,如‘如氨基酸等複雜的有機大分子的誕生’、‘細胞機構的出現’、‘多細胞生命的誕生’、‘大腦等用以思考器官的分化’、‘智慧生命的出現’、‘文明的逐步演化’等等。”

“可能我們度過去的每一關,都是一個大過濾器。”

“如果其他星球遇到的關卡,卻闖不過去,或者闖過去的時間非常之長,可能就不會發展出發達的文明。”

“和大過濾器類似的,還有先前介紹時,也提到的一個概念。”

“那就是地球是稀有的。”

“畢竟從我們這種碳基生物的角度來說,地球的生態環境實在太過友好。我們在一個尺寸適中的類地行星,地球執行的軌跡還在存在水的適居帶裡,有發達的磁場、大氣層,還有類似木星這種大體型的兄弟,為我們遮擋隕石的攻擊。可能最獨特的一點是月亮。作為衛星,它相較地球,有點大的不正常。”

“而宇宙如果自動產生的生命型別,只是與我們相似的碳基生命。那麼,無疑我們是極度稀有的,如廣泛存在的雙星系統,就很難誕生我們這種環境。”

“這兩種解讀,都在講一個觀點,那就是文明與生命是稀有的。即使宇宙的恆星,比地球的沙粒還多上幾百上千倍,但也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多。”

“同樣講述這個觀點的,還有一個重要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