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包子嘞,皮薄餡大,你看這油都浸在了皮兒裡面。”
一行人拽兩輛騾子車向城門走。
一臺是左老漢向遊寒村裡正家借的,一臺是朱家人從杏林村帶來的。
大夥經過包子攤,動作一致紛紛嚥了咽口水。
家裡出事那陣,急的人感覺不到飽餓。
現在稍稍消停下來,那賣包子的還怪會形容。
他們都能想象出來包子皮被浸了油,啊嗚一口咬下去,連皮帶餡有多香。
對鄉下人來講,再餓、再饞,在城裡買現成吃的也不划算,那叫敗家。
左老漢坐在騾車上,知道孩子們餓了。
瞟眼坐在他身後的倆閨女。大閨女二閨女都在,這次小閨女沒來。
又掃眼隨車走路的三位女婿。
三位女婿聽見賣包子的叫喊聲,更加目不斜視。很怕賣包子的招手衝他們喊叫,這麼多人瞅著,直說不買,舍不下臉。
可買了吧,買一個兩個給誰墊墊肚都不好。
要是買夠數,讓大夥吃飽,那得花多少錢。
左老漢一邊趕車一邊琢磨:
等會兒路上,找機會和孩兒她娘悄悄知會一聲,到家做點兒好的。
趕路幾個時辰,再加上在醫館那陣,鬧鬧哄哄晌午也沒吃。
他們遊寒村是各個村裡的第一站。先不讓大女婿直接歸家。外帶朱家那兩位堂哥,以及給大女婿幫忙跑前跑後的那幾位小兄弟,這都給叫家吃點兒飯再走。
不差那點兒口糧。
二女婿和小女婿就更不用說了,自家人,去他那裡吃飯理所當然。
恩,就是家裡恐是沒啥招待的,左老漢在心裡直接拍板:殺雞。
左老漢比白玉蘭想得開。
像這次事就是。
左老漢打心眼裡認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別心疼下蛋老母雞,哪多哪少啊?
這就挺好啦,姑爺子們各個又活蹦亂跳沒出啥事。
要是有一個醒不來攤在炕上需要人伺候,遭罪的是他閨女,那才叫真愁人。
更何況,大閨女有喜,這是最近唯一的好事。二閨女這兩日連驚再下,都需要補補。
這面,左老漢到出城了還在琢磨,到家讓孩兒她娘做啥吃食招待客。
真不是他心細,這點兒事也管。
是咱窮苦人家不趁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