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疑雲多顯

“長得比平常書生高大一些。”鄉裡人回答。

宋襄頤看著畫像半晌,隨後交給下屬:“將畫像多畫幾張,貼在城門附近。”

“是。”

索性,關於路清榮的資料還算好找,畢竟當年路家的事情鬧得挺大,姜茯桐甚至能夠方便的從大理寺拿到卷宗。

而且這路家的相關卷宗還挺厚,看來犯得事兒和查證過程比尋常案子更為仔細和艱難。

翻來卷宗,掃過前面,大致就是戶部尚書犯案的經過和結果,以及後面的斷案。

最後有一堆資料和前面那些做了明顯的區分。

前面的內容還稍微顯得正常,直到後面,姜茯桐的指尖也在那裡停留。

流放途徑餘州,遇山匪,路家眾人及運送衙役,皆亡於白嶺山。

其中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幾日後,驛站久未見衙役抵達,派人搜尋,於白嶺山河流處撈起其人屍身,其中,路氏清榮面容浮腫更甚,疑似最先被山匪溺亡。

目光再掃過後面,或許也是寫卷宗的人覺得裡面有些不對,寫了補充:吾未及餘州白嶺山,未見當場,雖心有疑慮,卻再無可查以作補充,且此案已不能查。此案,已結。

過了好久,姜茯桐才合上卷宗,她靠在椅子上,緩緩地閉上眼睛,手指無意識地一直輕點桌面。

光是看著這份卷宗,姜茯桐就已經明白了很多東西。

首先是餘州,這是一個敏感的地帶,西泠王姜運的地盤,為什麼路家的人不在別處遇見山匪,偏偏在白嶺山,餘州的地盤?

這背後,有沒有西泠王的手筆呢?

其次,就連卷宗結尾的寫卷人都留下了疑慮,或許想著再無人檢視,寫的也格外大膽,覺得還有可以調查的地方。

路家人遇見山匪,被山匪帶走,幾日後,他們找到別人的屍體,都已經浮腫,其中路清榮浮腫更厲害,辨別不清楚面目。

說起來,這個卷宗處處看似合理,卻又處處透露出不明點。

衙役押送流放人員,白嶺山那群山匪這麼沒點兒眼見力,一般這種押送隊伍都格外明顯,基本一看就能知道是押送犯人的。

既然都能夠看出來,那就應該知道,一旦綁走這些人,官府的人必定會發現,說不定還會有官府的人過來剿匪。那些山匪何必冒險去抓人。

而且採取的還是讓別人溺亡這種方式。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對於白嶺山山匪的處理,全部處死。

也就是說,路家流放一案,無人存活,全員滅口。

姜茯桐覺得自己看了這個卷宗,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還多了一些問題。

這其中的淵源她知道,真要查的話怕是步步艱辛,現在暫且還是先看關於路清榮的那部分。

她想,如果按照她的聯想,或許路清榮屍身浮腫是為了遮掩那具屍身並非路清榮,而是一個替身。

真正的路清榮,或許經歷了很多,改頭換面,更名換姓,成了……段戎。

自從下了初雪之後,冬天的冷意已經毫不留情的踏入端儀。

寧平伯府自從沒有了怪事,府上一個個人精神頭也正好。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