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六章 北京變化

第七十六章 北京變化

周夢臣這一次入京。是走得是水路。

從大同上船,一路向東。

從御河到桑乾河一路到西山運河,能直接停留在京師城南的永定河碼頭之上。

嘉靖三十二年大旱已經成為過去。雖然依舊有幾分春寒料峭,但是冰雪融化之下,桑乾河水量還稱得上充沛。各地百姓都忙於耕種了。也讓周夢臣掛念起今年春耕事務。不過隨即輕輕一嘆。一股股思緒湧上心頭。

春耕什麼的早就有一定之規了。甚至從今年開始。大同的特殊情況慢慢淡去。雖然軍中訓練依然很勞累,但是萬萬比不得戰時。楊繼盛已經說了,從今年開始,已經有很多人百姓主動發起了玉米與小麥兩季種植。

大同緯度是比較高的。無霜期比較短。

因為小麥與玉米間距很大。農民們在玉米還沒有收之前,就先將小麥種進去。

就莊稼間距來說,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是越來越密集的。畢竟在古代因為肥料等原因。間距要比現代的間距大多了。這也是為什麼能這樣做的原因。周夢臣也不知道好還是不好。

畢竟百姓自己要這樣做的。

玉米,也就是番麥畢竟是一個新東西,大同也是大明第一片集中的玉米種植區。如果這樣可以的話。楊繼盛今後會陸續在大同周圍推行。並且大同也開徵春秋兩稅。

這也是讓大同緩緩地從戰時狀態退出來。

這是大同陸陸續續增加了一些不依附於軍中的人口,而軍中的編制已滿。總不能一切都從軍中體制。在周夢臣剛剛到大同的時候,除卻大同城中有一些百姓之外,其餘的都是難民。大同懷仁兩個縣幾乎沒有什麼人口了。

而今一切都有恢復的跡象。

楊繼盛也準備重新規劃兩縣,特別是在工業區的問題上。特別傷腦筋。畢竟工業區的管理,與大明尋常府縣的管理,簡直是格格不入的兩種模式。簡直是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爐。

周夢臣輕輕一嘆,將自己的思緒從大同的種種事務上拔了出來。

大同是他事業開始的地方,是他傾注心血的地方。是他培養氣學這個幼苗的地方。而今遠遠沒有到能離開的地步。只是眼前到底是什麼樣子。他還有有些不解的。

他離開北京太久了。

除卻內閣之中,嚴嵩與徐階還是兩強爭霸之外,其他人大多都換了。不是聶豹的兵部尚書搖搖欲墜。實在是聶豹在兵部尚書之中,也算是資歷比較深的。吏部的夏老尚書早就回鄉了。歐陽必進還在工部尚書任上,之前戶部尚書胡松,已經被下臺了。

具體原因,周夢臣此刻正在覆盤。

很快他就不深究了。

畢竟,真要細細看來。朝廷變化太多了。不僅僅是一個戶部尚書。而今禮部尚書,是一個讓周夢臣熟悉的名字,就是吳廷翰念念不忘的名字,歐陽德。對,就是王陽明的弟子。心學宗師。

周夢臣見了這個名字。內心之中,很不是滋味。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