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題

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題

薛夫人說道:“請大人放心,只要我老婦人有一口氣在。此事一定能夠成功的。”

周夢臣說道:“此事還有什麼問題要解決的?”

薛夫人說道:“技術上的沒有了,唯獨有一點,我試過很多配方,都要加入相當數量棉線,如果羊毛數量大的話,需要地棉花數量也會很大的。大人需要提前準備。”

周夢臣聽了之後。不由皺眉。

大同棉花數量並多,更多是百姓自給自足用的。根本沒有多餘地棉花出賣。

這就是小農經濟的特點,根本就不會有人專門的種棉花。如果周夢臣想要大量地棉花,那就需要在農業種植上下一點力氣。這可是一件難辦的事情。

大同的糧食不過是堪堪自給而已,根本沒有將大量良田種棉花的可能。而大面積開荒也告以段落了,可以說下面的開荒,是真開荒了。之前所謂的開荒不過是將幾年之內拋荒的土地重新耕種而已。

這不比江南。江南多年下來,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山東大量供給江南棉花,根本不用他們多操心。

周夢臣總不能去山東搶江南商人地棉花。

周夢臣很清楚,如果這樣做的話,是會出事的。

無他,在大明根本不可能單純的商戰,甚至不要說大明瞭,就是清末胡雪巖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每一場所謂的商戰,就是背後政治勢力的傾軋。

晉商之後,有一個楊尚書,還有一批官員戶部主事,杭州知府,翰林編修,等等。江南棉布甲天下的同時,他們背後又有什麼人?提醒一下,徐階是松江人。松江更是以松江棉布著稱,而且徐階的財產也不用多說了。

雖然周夢臣沒有證據,但是徐家如果沒有參與棉紡業,周夢臣才覺得見了鬼。

而且前文也說過,在工業革命前的社會,大體上各種產品都是匱乏的。不會覺得,山東棉花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吧?別的不說,多一個買家進場,就多了一個抬價的人。

當然了,周夢臣也不肯定,為了區區棉花一點利益,徐階會對周夢臣動手。但是同樣,周夢臣與徐階的之間的關係,已經貌合神離。比如上一次周夢臣入京,居然沒有見徐階。

雖然可以說因為事情緊急。但真緊急到了臨行的時候上門一趟都不行嗎?

關係雖然差了,但是兩人合則兩利,分則兩弊的局面沒有改變。周夢臣也不想讓兩人關係再緊張下去。

只是如此一來,這種毛料大規模生產就成為泡影了。

薛夫人似乎看出了周夢臣的心思,說道:“周大人,不知道有一句話當講不當講。”

周夢臣說道:“薛夫人請講。”

薛夫人說道:“我不知道大人準備如何用這毛料,但是在老身看來,第一兩年,最好不要多生產。”

周夢臣一愣,說道:“卻是為何?”

薛夫人說道:“那毛布想來不賺多少錢吧?”

周夢臣點點頭,說道:“薛夫人是明白人。”

薛夫人說道:“老身在這行當這麼多年了,早就明白,在這行當之中,想要賺錢,是有兩種方式,一個就是薄利多銷。一個就是往高裡賣。引起風尚,倒是賣便宜了,反而沒有人要。”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