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方面,嘉靖也不想讓徐階如願。
嘉靖沉吟片刻說道:“戶部這一段時間,亂七八糟的,王國光還是要年輕了。很多地方都拿捏不對。還是讓他出外任一地巡撫吧。鄭曉乃是老臣,為人穩重,做事妥當,這戶部正需要老臣。還有楊博,也是老臣。他原本就是兵部尚書,而讓他回來吧。”
徐階一聽,就知道嘉靖開條件。
徐階其實也知道,嘉靖不會允許他一家獨大的。只是權力這東西,一拿到手中,就不願意輕易放棄。不管是誰都是這樣的。如果對手勢均力敵還好,如果對手是一個軟柿子,還讓徐階退讓。即便徐階有大局觀,而徐階麾下的人卻是沒有的。
徐階也對未來進行了規劃。
總體上來說,是部權可以多讓,閣權卻要少讓。
畢竟,在嘉靖一朝,誰都看出來。內閣已經有全面勝過六部的趨勢。也就是完全掌控內閣,六部很難抵抗,即便有高拱這個異數。也是一樣的。徐階只是投鼠忌器,不想得罪下一任皇帝,而不是沒有辦法弄高拱。
嘉靖這種交換其實是,用一個尚書換一個尚書,原本戶部尚書王國光就是晉黨的人。而今換成為鄭曉。而楊博成為兵部尚書。晉黨還是有的賺的。
原因很簡單,王國光在戶部尚書任上資歷淺薄。在戶部內部都有掣肘。更不要在外了。根本沒有戶部尚書說話的份。但是楊博就不一樣了。
楊博乃是老臣,又是第二次擔任兵部尚書。在兵部尚書任上,可以發揮出比兵部尚書更大的權威。
徐階說道:“聖明無過陛下。臣以為這樣在合適不過了。”
嘉靖嘆息一聲,說道:“事已如此,兵制是要動一動了,楊博主持此事我也放心。周夢臣我本想留在太子身邊,教導太子,既然國勢如火。那也沒有辦法了了。就以卿所吧。不過,周夢臣是有功之臣,決計不是薄待了他。”
一時間,徐階有些失神。
他本以為周夢臣會是兵部尚書。
因為周夢臣這一段時間,一直在與嘉靖談論兵制改革的時候,徐階自然能聽到風聲。他忌憚周夢臣,在於周夢臣擔任兵部尚書,能在這個職位上發揮出來的實力,要超過楊博在兵部尚書位置上發揮出來的實力。
同樣的職位,有的人能一手遮天。有的人卻被下面架空。是完全不一樣的局面。
只是而今聽嘉靖說了,他根本沒有想過,要讓周夢臣擔任兵部尚書。徐階第一時間,排除嘉靖有意誤導,徐階只能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誤判了。
政治上就是這樣的。
很多時候都是自由心證。無法也不能求證。而且與一個博弈不同,政壇上隨時有複數的人參與博弈,即便是每一個派系的人,也未必都是一個心思。這種情況之下,即便是徐階這樣的老手,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
畢竟,徐階登上首輔之位的時候,同樣也成為了眾矢之的。
整個朝廷,但凡有心之人,徐階都要顧及到,上對陛下,下對百官,上下交擊之處,權力雖然很大,但的確是是非之地。
徐階心中暗道:“不管怎麼說,周夢臣在外,比在朝廷好。我這番舉動,也不能算是無用之功。不過。有一件事情,卻要加快了。”
這一件事情不是別的。就是周夢臣想見王廷,如果不快點的話,按照嘉靖的旨意,想見王某人,就要去地下相見了。
徐階心中暗暗寬慰自己,口中卻說道:“臣遵旨。”
嘉靖說道:“那就辛苦閣老了。”
徐階如何從嘉靖這裡出來不提,單單說周夢臣得了徐階的傳信,知道王廷這個人命不久矣,就立即疏通關係,要提前一步,到大理寺獄之中,見王廷一面,也好全面瞭解一下黃河到底是一個什麼情況。
而且這個工作周夢臣也沒有完全寄託於王廷,他的幕僚團,也在從各個方面搜尋關乎黃河的資料。
&n..pppp('奮鬥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