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彼此之間到底沒有代差。用來對付日本的火銃是搓搓有餘的。
周夢臣問道:“這一批火銃來了多少支?”
徐渭說道:“貨單上有一萬支。”
周夢臣說道:“分給盧鏜三千支,分給戚繼光三千支,分給俞大猷三千支,留在蘇州千支。”
徐渭一一記下來。
周夢臣其實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整個軍事佈置上,堪稱重江南而輕其他地方。這裡面也有周夢臣不能說出口的取捨。
一來江南士大夫實力最強,一旦江南出來問題。很容易影響到周夢臣。
二來江南作為財賦之地,在大明地位之重要,其實要遠超過其他地方的。
三來,周夢臣視察過江南很多方面之後,就已經將江南當成了推進工業革命另外一個重心所在。從周夢臣自己事業出發,周夢臣也不希望江南受到重創。
所以,在軍事佈置上,周夢臣也體現出一點。對於其他方面要求相對低一點,僅僅將倭寇趕下岸,也就是允許倭寇登陸。而在江南一帶,周夢臣並沒有說出要求,但是周夢臣自己內心之中的要求,就是不能破壞江南精華地帶。
所以在火器上,周夢臣儘快能給外線做一些補償。
隨即周夢臣又要看跑。
有一兩百門小炮,就是很早定型的軍器監炮。而今也是大明邊軍很喜歡的武器,一匹馬都能馱著走。所以庫存不少。
周夢臣也是隨即將這些火炮分別分給戚繼光,俞大猷,盧鏜三名將領。自己一門也沒有留。
但是看見接下來幾十門炮,周夢臣卻都準備留下來了。
這些火炮分別是千斤炮,佛郎機炮。
千斤炮都是放在城牆之上的,可以說是城防炮。當然了,城防炮並非沒有更大的炮,北京城牆上,有被千斤炮大好幾倍的火炮。但問題也很簡單,一是因為運輸不便。畢竟而今朔州監的火炮都要透過桑乾河進入西山運河,然後到大運河之中,一路運輸過來。大炮太重的話,會影響很多方面的事情。其次,就是周夢臣這裡也不確定那些太過臃腫的火炮有什麼用處。
而佛郎機炮更多是當年朱紈報上京師之後,複製品實驗品,數量都不多。
周夢臣說道:“這些城防炮,分給沿海各縣城,保證沿海各縣城,最少有一門。剩下的全部給俞大猷,讓他俞大猷裝在戰船上試試。順便將那些火炮工匠也去舟山,讓俞大猷反饋給他意見。”
經過倭寇這麼多時間的肆虐,本來沒有城牆的江南小縣,一個個都修建起了城牆,大部分當地世家大族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上海縣僅僅這場風暴之中一個典型而已。
雖然周夢臣沒有將可戰之兵分佈各縣,但是周夢臣也知道,各縣鄉兵民壯經過多次戰火淬鍊之後,依然沒有辦法與大同民兵相比。但也知道該怎麼守城了。
只要第一波攻不下縣城。不出三五天,周夢臣的騎兵就能到城下,有騎兵在外,不敢說立即破敵,最少敵人決計不敢放肆了。
這些大炮一是加強防備的,二是用來給各縣百姓壯膽的。
而在海面上用火炮決勝,一直是周夢臣的夢想,而到底什麼樣的大炮符合周夢臣心中艦炮的標準。周夢臣也不知道,只要讓最前線計程車卒去嘗試,其中佛郎機炮本來就是葡萄牙的艦炮。也要看看是否符合大明戰船。
將這些火器光速的分配下去之後。周夢臣雖然兩手空空,但是心中卻有了幾分底氣。
周夢臣知道這才是第一批,這一條線打通之後,各種火器定然源源不斷,足夠讓周夢臣對倭寇建立起火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