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九章 臺上臺下

第七十九章 臺上臺下

很快王畿就有了取捨,將那些難懂的數學放到一邊。跟著周夢臣思路走了一遍,眉頭凝了起來,心中暗道:“這周夢臣有幾把刷子。”

雖然說中國古代沒有邏輯學,但並不是說,中國古人就不講邏輯了。大儒每一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語言體系,其中有自己內涵的邏輯系統。這個在古代大多算是在言辭之中。

王畿不明白什麼叫邏輯,但並不妨礙他看出來,周夢臣的思維縝密。除卻那些他聽不懂的數學之外,沒有什麼破綻。上下承接能夠自圓其說。

這已經很不容易了。能提出一套新理論,並且自圓其說找不出什麼破綻,就證明周夢臣有能力在儒林之中有一席之地。但是這並不是王畿所想的乳臭小兒。

王畿明白這一點後,心思逐漸變了。決定給周夢臣一個狠狠的教訓。

倒不是王畿沒有容人之量,實在是周夢臣這個體量,還有觀點,是他王某人容不起的。王陽明的學說,本質上是唯心的。而周夢臣的理論本質上是唯物的。雖然周夢臣並沒有評價心學什麼的。但是雙方的矛盾,有眼的人都能看出來。

王畿一心要領袖王門弟子,自然會在這個時候,事先出頭。

他本來準備要在之後的辯駁之中,給周夢臣痛擊的。但是而今卻要提前了。

且不說,王畿的心思。但是說周圍另外一個人的心思。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顧應祥。

顧應祥當過刑部尚書,但是看不慣嚴嵩的種種作為,索性順水推舟,回家了。而周夢臣在京師的時候,顧應祥也在,彼此之間是見過面的。只是雙方在事務上沒有交接,只是點頭之交而已。

現在想想,也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顧應祥是全場唯一一個大部分聽懂的人。

因為顧應祥本身就是一個出色的數學家。如果沒有周夢臣,天下算學第一的名頭,或許能算在顧應祥身上,當然了,古人大多謙遜,一般不會搞這個太狂妄的名頭。

所以,顧應祥的數學底子是最好的。其次,他在京師也接觸過周夢臣的數學,與他的數學體系,也就是現代的數學體系。有這些打底,除卻一些難點之外,顧應祥都能明白。

真因為明白,所有震撼,正因為明白,所以佩服。他心中暗道:“沒有想到在陽明先生之後,還能聽到如此振聾發聵的理論。天下幸何如之,前有王陽明先生,後有周武昌。我等也何其不幸,年輕的時候遇見王陽明,年老的時候遇見周武昌。”

顧應祥是最能給出這個判斷的。

因為說起來顧應祥曾經也是心學門人。曾經也是,也就是說現在不是了。

他比王陽明年輕一點,當年王陽明在的時候,顧應祥就是王陽明的好友,為王陽明的學問所折服,但是時間長了,顧應祥就感到了心學空洞的一面,說來說去,都是口頭功夫,心中想法。務實的地方太少了。

王陽明在的時候,還能督促門人。但是王陽明不在了,在顧應祥看來,心學一脈,早就不是儒學正道。一個個到底講學,講什麼上根頓悟。似乎一頓悟學問就有了,有幾個如他們年輕的時候,坐足十年冷板凳。

再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