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二章 師與徒

第一百三十二章 師與徒

如果之前王宗沐對於鐵路這個東西,只有一個迷糊的概念的話,此刻看著這麼長的鐵路,心中一時間有些觸動,他並沒有第一時間離開,而是旁觀了一陣子。發現這鐵路一般是,一個火車頭帶著五個到六個車廂。

之所以與壺口鐵路不一樣,卻是因為這他一條鐵路,是單純的貨運鐵路。

壺口鐵路也運人。同樣的功率之下,帶動的車廂自然不一樣。

畢竟京東鐵路,與壺口鐵路是不一樣的。壺口鐵路是在荒山野嶺之中,打通水道關節之處。是必須品。但是京東鐵路卻不一樣,北京到通州這一段路,可以說是大明最繁華的一條路,乃是最好的官道,路線又不長,路邊都有人煙。人走路都行。而鐵路與火車都是新鮮事物。誰也不敢輕易上車。故而這一條路只能被動的成為貨運鐵路。

好在北京作為北京最大城市,既是一個消耗城市,也是一個物資散集地。有源源不斷的貨物需要進京。倒也沒有虧損。

王宗沐本來想乘坐火車入京,但是知道是貨運火車,也就作罷了。只是他看著鐵路,心中也有無限的遐思。暗道:“如果火車耗損不大,又能通行天下,那該多好啊?”

王宗沐太清楚了。大明很多賦稅不高,高在雜稅上了。而在這些雜稅之中,運輸費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王宗沐為什麼一心一意搞海運,不是他有意于海洋,而是他知道,只要海運一搞成。家鄉繳納的賦稅能省下兩三成,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如果大明所有的糧食能透過火車入京,節省下來的費用,那是天文數字。

只是唯一有一點不好辦的事情。那就是大明朝廷沒有直接將這些雜稅記錄在賦稅之中,減輕了百姓負擔,但是在朝廷收入上,並沒有什麼變化,就好像這一次海運一般。雖然節省了相當大一部分費用,估計在一百多萬石糧食的耗損,但是對於戶部來說,入賬的糧食一點變化也沒有。哦,唯一的變化,是方鈍將耗損也徵收了,多收五萬石。

朝廷缺乏推行這一件事情的動力。

王宗沐想到這裡,才覺得自己想得有一點點多。

不過,當真正看到鐵路之後,王宗沐已經成為一個鐵桿的周黨了。原因很簡單,大部分號稱實學的官僚,其實本質上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們不在乎什麼主義,什麼學說,只要有用,能拿來用即可。

周夢臣已經證明了,他的學說有用。自然得到一些的認可。

高拱也是這樣的。高拱在京師為周夢臣的氣學與很多人論戰,可不是為捧周夢臣臭腳。高拱這個人傲氣之極,可以說目無餘丁。他即便倚重周夢臣,也不會特地為周夢臣說話,其實他就看到了周夢臣的學問是用有之學。

這才搖旗吶喊,為周夢臣發聲。雖然他對周夢臣的學說並不是全部認可。

當王宗沐進入京師,在宮門處遞上帖子。然後在驛站之中休息。這個訊息迅速傳遍整個京師。

徐階自然作為第一批知道人。甚至他要比嚴嵩知道的更早一些。倒不是嚴嵩的訊息不靈通,而是因為嚴嵩的精力大大不濟了。他晚上休息的時間要比徐階早上不少,而且老人家,即便睡著早,也睡得很輕。一有動靜就容易驚醒,接下來就睡不著了,第二天的精神就不好了。不足以應對繁重的政務。

故而嚴嵩一旦入睡,不遇見大事,不允許別人來打擾他。

而王宗沐入京這一件事情,還算不的嚴嵩所謂的大事。

徐階估計嚴嵩要明天早上才知道這一件事情。

徐階問張居正說道:“明日內閣一定會商議海運之事。你說,我該怎麼辦?”

張居正一聽,就知道這話外有話。

這哪裡是問海運的事情,而是在問與周夢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