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絲毫不為之所動:“……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早先還有些猶豫,可讀得久了,李易也就忘乎所以,全身心的投入,但覺身體似愈來愈覺輕,身心似愈來愈覺空靈。
金光如小心翼翼的鳥雀,許久後,或是不再察覺李易有敵意,或是不再察覺李易的存在,終於將整個身lù將出來,慢慢的由遠及近,向著李易所在地方走過來。
說也奇怪,那先前阻擋著李易的透明的理一理隔膜,彷佛在金光中融化了,絲毫不能阻擋,金光迅疾的湧上了李易的身心。
在金光接觸李易身心的那一剎那,李易但覺心神一顫,渾身一種說不出的舒爽,彷佛幼時被擁抱在母親溫暖的懷抱,盡情的吸sǔn著母親甜美的rǔ汁……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弗爭。”
三遍《道德經》誦讀完畢,李易再一次進入睡夢之中……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李易師傅郭不守看似懶散,實則對李易這個唯一的弟寶貝得緊,郭不守日日讓李易在yīn陽石上誦讀道儒經典,便是加深著李易心中的印象:哪一日李易在渾渾噩噩不知所措的關頭,或許下意識的反應便是自己經常誦讀過的已經深深印入腦海中的那些道儒經典。
《論語》《道德經》便是道教儒教修為的總則,郭不守要求李易晨讀《論語》,暮誦《道德》,今日總算在關鍵時刻救了李易一命。
…………………
李易醒過來的時候,陽光透過窗戶,晃得李易幾乎睜不開眼睛,已經日上三竿接近中午了。
帶著幾分疲憊,幾分嘶啞,有幾分堅定的聲音還在從那窗戶外嫋嫋傳來: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李易來到院裡,但見靜璇打坐在窗臺不遠處,一手捏著法訣,一手握著寒yù拂塵,正在唸念有詞。
雖清麗的容顏,亦難掩滿臉的憔悴,靜璇身上的緇衣血跡斑斑,甚至還有著幾處破損,想來昨日打鬥時的那套衣裳還不曾換下。
見得李易出來,靜璇略有些遲疑,還是停止了唸經站起身來向著李易行禮道:“南無阿彌陀佛,李道友安好。”
一襲娉婷的身影被陽光映在窗戶上,似乎潔白窗紙上的印ā,美麗而寧靜。李易見得靜璇平素明媚的雙眸中佈滿血絲,心中憐惜無比,一時間沒有說話。
“李道友于貧尼有救命之恩,貧尼本當先來拜謝李道友,只是貧尼心想,那些枉死的善男善nv們若不早早超度,化解他們心中的冤孽,怕是早晚要變成孤魂野鬼或者是悽魂厲鬼,是以貧尼斗膽在廣場上超度完畢後來面見李道友,還望李道友莫怪”
靜璇朝著李易深深的鞠了一躬,繼續道:
“李道友乃是道教名師高徒,本有師én中千般法én化解業障,用不著貧尼多生事端。只是貧尼昨夜到此時,在窗外感覺到李道友似內心不甚祥和,是故斗膽為李道友念起《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了諸佛菩薩與地藏菩薩的對話,傳聞頌念此經能讓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障,救拔í途者脫離苦難,悟得真諦。
聽得靜璇之言,李易回想起昨夜自己被困於方寸之間的種種,暗道在自己兇險之極的時候,那道呼喚自己的聲音以及牽引自己的金光,怕就是靜璇以力在頌讀《地藏菩薩本源經》了。
佛道殊途同歸,皆是出世之教,靜璇之誦經,雖無法在修為上相助李易,卻是在心神上讓李易寧靜下來。而所謂的走火入魔,正是心神上意念的無法集中,而導致修行出了岔。
若無靜璇在外替自己安定心神,這回定然是在劫難逃了。沒想到昨天下午救了靜璇一命,晚上就被靜璇還回來了。李易心中感動,向著靜璇還了一禮,道:“昨夜小道修為突破,幾yù走火入魔,師太救命之恩,小道銘記於心。”
靜璇聞得李易此言,打量著李易一番,喜道:“李道友神光內斂,氣機暗藏,果然是修為上一層了。”
靜璇口中如是說,心中想的卻是:李道友果然與我佛大有緣分,如此緊要關頭,聆聽我佛真言方得功成,可見冥冥中亦有定數所在。
想著,靜璇頓覺得心xōn中氣血翻湧,腦海中一陣陣眩暈感覺傳來,靜璇暗叫一聲不好,緊接著眼前一黑,直tǐntǐn的向著李易倒過來……
………………
呃……這個,老樹發枝,枯木再逢ūn。也算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