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
一開始,他以為這批人是來問一問價格。
但沒想到,居然來真的。
而且支付的都是現銀,而不是某個銀行的支票。
這一筆買賣簡直大賺。
不僅出手壓在手裡的印刷機,油墨,新聞紙,沒有虧損。
他是美利堅人,國內比這裡銀價高三分之一,只要將這一批銀元運輸回國內,他還能淨賺兩千美元,比預期的利潤還要高不少。
“這些就是報業轉輪印刷機,新聞紙,和油墨。”
米利堅商人指著身後的一大批物資說道:
“需要幫忙運輸麼?”
心情大好的米利堅商人甚至還主動幫忙運輸:
“我租用了一批卡車,可以幫助你們運輸到火車站,還能幫你們裝上火車。”
當前美日通商條約還在有效期內,一船一船廢鋼,機器裝置,燃油,飛機零件等軍用物資從美利堅啟程,抵達日本本土。
每個月交易量都高達五千萬美元。
這個時期,因為有求於美利堅,日本人不敢怎麼惹美國人,這位美國商人也就敢做出這個承諾。
“那就多謝了。”
前來交易的同志頓時大喜。
有美國人幫忙,能少很多麻煩。
“我還有一批裝置,有興趣麼?”
安排運輸期間,美利堅商人喬治·高爾文突然說道。
這些嶄新的銀元,讓這位美利堅商人明白,這幫神神秘秘的中國人,手裡必然有大量銀元,而且都是現銀。
“什麼裝置?”
前來交易的同志問道。
“衝壓裝置!”
“和鋼管擠壓機。”
喬治·高爾文壓低了聲音:
“一套軍工廠淘汰下來的小型衝壓裝置。”
作為商人,他知道,這群人需要什麼。
“衝壓裝置。”
“鋼管擠壓機。”
前來交易的同志呼吸都暫停了一下:
“多少錢?”
這兩樣裝置,在總部採購清單中排名非常靠前,是建設兵工廠的必備裝置。
“這套裝置可是美利堅軍方工廠淘汰下來的,自帶汽油發電機,所以很貴,不包括運費在內,需要三萬美元,也就是十萬銀元。”
“如果你們給現銀的話,我可以免掉運費。”
“太貴了。”
能被派來負責交易的同志自然懂行情,最終經過一系列討價還價,將價錢定在了九萬銀元,由喬治·高爾文負責運輸到保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