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換十,
這明顯是每月二十萬噸糧食後,無法繼續提升的情況下,故意留下的漏洞讓獨立團鑽了。
市面上,高粱價格也只有細糧的一半而已,還是進口的有優質包裝的細糧。
“高粱好啊!”
隨後趙剛就是對高粱的誇讚。
高粱是粗糧,口感不佳,市面上對這種糧食需求量不高,商人也不願意把高粱運輸到其他地方銷售。
如此一來,高粱就能維持一個非常穩定的價格。
能讓真正需要糧食的老百姓,低價獲得足夠的糧食。
···
第二天.
冀南地區,澤縣。
天一早,王一五日常來到根據地的糧食售賣點,收購糧食。
此時糧食售賣點已是人山人海。
因為限購,每人每天只能買五斤進口細糧,還必須持有根據地身份證明才能購買糧食,以及最重要的,一直沒有變化的一塊錢一斤糧食。
所以購糧隊伍很長很長。
在王一五看來,如果不是進口細糧是五斤一包的最小密封包裝,不然限購會更加嚴格。
所以,他只能在糧食售賣點蹲著,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那些買到糧食的人,然後囤積起來,或者賣給其他大商人。
再或者,分批運輸到日本人控制區售賣。
雖然八路軍嚴查將糧食運輸到日本人控制區,但也規定了,根據地內的居民,單人攜帶十五斤以及以下糧食出根據地,是不違反規定的。
這條古怪的政策,讓王一五那商人的本能感覺到了不對勁。
既然是強硬的限制糧食價格,為何還要開放單人十五斤不違法?
直接禁止流出不更好?
還能更好的控制糧食價格。
雖然單人只有十五斤,
但人多一多,流失的糧食也不是小數目。
這樣一放鬆,雖然大糧食商人無法透過向日本人運輸糧食獲利,因為單人限運十五斤,以及根據地工錢很高,前往日本人控制區路途遙遠,難以管理等因素。
僱人運輸到日本人地盤根本不划算。
但普通老百姓卻可以透過倒賣糧食獲利,因此還吸引了大量鬼子控制區的老百姓過來定居。
甚至還放出豪言,今後都使用市場手段,解決經濟問題,建立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
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王一五確實感受到了,根據地的行政人員,都是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讓他做買賣都很方便。
但也讓不少商人有機會囤積糧食,尤其是那些大地主,
他都知道了,八路軍沒道理不知道。
那些大地主,
想到這裡,王一五頓時瞪大了眼睛。
是故意的?
八路軍是故意的。
可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