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根據地倉庫內的手榴彈和子彈,庫存越來越少。
畢竟獨立團一個月的數量,真的不能滿足全根據地幾十萬部隊的消耗。
而為了彌補子彈的不足,減少部隊傷亡,部隊不得不增加火炮的使用量,導致迫擊炮炮彈也開始捉襟見肘,尤其是60和82迫擊炮炮彈。
120重炮,倒是十分充足。
為此,師部參謀長過來兵工廠,看看根據地何時能自己生產步槍和子彈。
如果再不能增加彈藥數量。
要麼,前線傷亡開始增加,要麼,縮減陣地數量,收縮防守,放棄一部分縣城給鬼子。
“我們除錯了一部分生產線。”
張萬和回答:
“目前,已經可以生產技術相對簡單的四零式衝鋒槍,還有毛瑟手槍子彈了。”
“九八K,捷克式機槍,還有毛瑟尖頭彈。”
以八一槓為原型的八一式步槍是好槍。
但畢竟是七八十年代的東西,即便零件通用性增強,但製造技術需求遠比五十四pps43衝鋒槍高,雖然根據地目前裝置水平足夠。
但工人技術水平,以及其他因素依舊有明顯不足。
尤其是原材料限制。
八一槓需要的鋼材質量,製造精度,發射藥製造工藝,遠比毛瑟步槍和捷克式需求更高。
再加上部隊存在大量的二十式駁殼槍,四零式衝鋒槍,大部分部隊的戰術,也是依託著幾種武器為基礎設計訓練。
為此,總部最終還是決定,先生產五十四衝鋒槍等,技術需求較低的槍械。
“太好了。”
師部參謀頓時大喜。
他來這裡,只是例行詢問一下,心裡沒有太大希望。
畢竟,機器裝置過來才多久?
沒想到居然真的可以生產槍械和子彈了。
“不過,有一個問題。”
張萬和嘆了一口氣:
“我們原材料不足。”
“原材料?”
師部參謀長眉頭一皺。
“對,製造槍支的鋼材,製造發射藥的材料。”
這個問題,好像短時間沒辦法。
雖然百萬噸鋼材廠裝置到位了,化工廠也到位了,但根據地根本沒人力把這玩意開設起來,更別說配套的軋鋼廠,鐵礦石供應廠,以及火電廠。
初步估計,根據地獲得的百萬噸鋼廠,百萬噸的軋鋼廠,年產百萬噸化肥的化工廠等一套工廠群,就需要五萬多人的工人。
還都是技術工人。
天哪。
根據地哪裡去搞來五萬多熟練的技術工人?
張萬和說道:
“目前,兵工廠有能力自己製造,合格的槍械所需鋼材。”
“目前我們使用的事電渣重溶爐已經安裝到位,大功率發電機等,也除錯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