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齊身。
熟悉又糟糕的開場白我知道。
但是想來想去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介紹了,畢竟人們互相認識的第一階段都是自我介紹。
名字是個不錯的,嗯,代號稱呼。
可以在我們心中展示出一個虛擬的形象代入任何人的樣子。
似乎人們想到任何物件的時候,第一印象都是名字和外表。
好吧,有點扯遠了。我從小就發現,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我喜歡吃西紅柿,小明偏偏喜歡吃味道令人作嘔的煮雞蛋。
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你說有沒有可能,雞蛋在我們嘴裡的味道是不同的?
或許在他口中,散發著猶如西紅柿般的可口甘甜,在我口中就是那濃郁到窒息的臭不可聞?
其實是有可能的,畢竟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別人的感受,哪怕你在設身處地的著想,哪怕你的同理心再強,哪怕你跟他同病相憐。
但依然不可能真切的知道他的感受,像是你曾經被刀劃傷過,但你現在感受不到那種痛苦一樣。
或許你再次被劃傷,同上一次的痛苦也是不一樣的。
這些都沒有準確答案。
那麼我又在想,會不會,我們眼中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你可能會覺得好笑,或許會暗自點頭贊同。
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我有著一套完整的理論和實驗支撐。
首先我說的是,我們的感受是不同的,這一點其實很無腦,這是必然的。
每個人身體的神經敏感程度不同,同樣的傷害,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像是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自尊心極強,有人內心敏感。
有人曾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很有道理不是嗎。
那麼再說,我們看到的世界會不會也有所不同呢,您看到的藍色是天空的顏色,是大海的顏色,你叫他藍色,這是你人生數十年給你的回饋。
那你又怎麼確定你看到的藍色和我們看到的藍色是一樣顏色呢?或許我們眼中的天空和海洋是綠色的,只是稱呼叫做藍色,不要著急反駁,這個故事以及被人講爛了,稍微細心一點,你會懂我的意思的。
其實並不只是這麼簡單的基色問題。像是我們看書,看電影。
我們看到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有人可以在一本書裡看到藍天白雲,多麼可笑,我為什麼沒有看到?有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你信了,可是你看到了嗎?不不不,你並沒有,你看了枯燥無味。
有人會說,是你沒有用心看。但是他又如何知道你看到的是什麼的,他如何確定你看到的就不是用心看的畫面呢?
好吧,有人會說我詭辯了,畢竟這句話流傳了千年,我們已經把它當成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