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
位於鹿鳴大廈的辦公室,楚堯正在開會。
一場關於《明星創業者》第一期的總結兼發展規劃大會。
與會者包括姜靈韻、程野團隊,本次比賽入圍的三位明星創業者團隊,以及旁聽的徐妍。
從前期籌備,立項,到第一期播放,覆盤,以及後續的工作,一個完整的流程。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專案才是楚堯花費心思最多的地方。
別的,自己也不會啊。
此時此刻。
大螢幕上,作為節目的總製作人,程野正在講演。
“給大家彙報一下,第一次節目錄制過後到現在,咱們節目以及候選人的發展概況。”
一張張PPT開始呈現。
“截止昨天晚上九點,節目上線整七天,三大平臺全網播放量達0.93億次,微博話題熱度超5.3億,全網其它媒體渠道,衍生出的二次創作,文章、短影片,超過兩萬則。”
“三位創業者……”
“石堅,全網粉絲累計增長420W。”
“李佳佳,680W,值得驚喜的是,七天之內,新增粉絲產生的訂單量達到三千兩百單,人均付費金額998,業務收入暴漲。”
“吳華,粉絲增長量為200W,轉化率奇高,APP下載量和註冊會員數,超過150W,七日內留存在60%以上。”
“即便那些被淘汰的候選人,業務規模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擴張,最近有人都在問我,第一期落選,是否還可以參加第二期。”
講著這些,程野語氣不可避免的有些興奮。
平心而論,這樣的結果,已經算是好的不能再好了,近乎商業奇蹟。
他猜到了這個模式很新穎,會很能吸引人眼球,但沒有想到,轉化率竟然也會有這麼高。
這一週都在覆盤這件事,總結經驗,倒是也總結出一些心得。
原因有三。
第一,節目形式和內容很新,國內第一檔,一個空白的市場領域。
第二,三個創業者的故事,的確很能博人眼球,吸引注意力,天然具備傳播的基因。
第三,用綜藝的形式,來做“粉絲營銷”和“企業營銷”,節目內容就是廣告,產生了一種非常強勢的廣告效應,對比類似於直播、廣告、冠名等其它廣告形式,完全要高出一個甚至幾個維度,堪稱是降維打擊。
其它企業做廣告,是先有節目,再有營銷。
而這三家,相當於量身定製,內容本身,就是營銷。
……
資料化的彙報很直觀,楚堯點點頭,面無表情的看著大螢幕上的圖表。
會議室裡所有人的視線,都聚焦在他臉上。
面無表情?
一點喜意都沒有?
當真是讓人有點……摸不清楚,心懷惴惴。
“熱度還不夠。”
沉默了至少一分鐘,楚堯緩緩開口,道:“考慮到是冷啟動,公司光在微博上砸的營銷費用,就超過一千五百萬,從表面經濟賬上來算,依舊是虧損的。當然,我不在乎砸錢,但效果應該更好。”
“我出幾個建議吧。”
“第一,你們要撕起來。程野,你那邊要人為營造出三選一的緊張氣氛,讓粉絲著急,你們三位,人設要做主,要互相攻擊,互相競爭,選秀節目有沒有看過?”
“第二,要豁得出去,要多找曝光,我這邊可以給你們輸血,你們自己也要想辦法造血。介紹一下,徐總,一家MCN機構的老闆,也是我入股的,會後你們可以和徐總接洽,選擇合適的簽約網紅,形成一條龍服務。”
“第三,程野,你這邊,需要給你配備一個專門的精通商業的投資專家了,姜總你去物色人選。”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