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高見。”
慕容復真心受教,和蕭先生比起來,他對於政務的處置真是太嫩了。
“這裡的事就交給你了,整頓佛門其它寺廟由你來操刀,我和黃公都在看著你的表現。”
蕭業忽然停下腳步,道:“我要走了。”
“我捨不得先生。”
慕容復真心的挽留,他現在自認還十分稚嫩,身邊除了一個蕭業,沒有別人能傳授他權勢之道。
“而且,先生若是突然消失,怕是會引起不小的動盪。”
如今大理段氏、吐蕃國師、靈鷲宮、丐幫,以及他姑蘇慕容氏能合力,皆是因為蕭業作為他們的主導人物,蕭業一走,聯盟瞬間就會土崩瓦解。
以前的慕容復巴不得自己羽翼豐滿後,就把蕭業從他的世界弄走。
現在蕭業自己要走,慕容復反而離不開了。
“你放心,我不會突然消失,殿試結束之後,我打算出海一趟。”
“嗯?”
慕容復恍然道:“先生深謀遠慮,學生萬分佩服。”
海上自古以來就充滿傳說,而且路途未知,有人在海上討生活,往往一次出海就要數年才能回來,也有很大可能回不來。
蕭業出海訪仙也好,尋找仙山也罷,總之十年八年不回來是正常的。
關鍵是再次出現,也有個合理的解釋。
“我聽說在海的另一頭有幾塊與九州差不多廣闊的陸地,上面有高產作物,一曰玉米,二曰紅薯,三曰土豆。”
“這天下的亂子其實說穿了,就是肚子吃不飽。”
歷朝歷代的根基都是農民,對於農民而言,只要讓他們吃飽,就不會想著造反。
說句高大上的話,社會形態往往是由生產力決定的。
蕭業不太懂政治改革,讓他操刀把封建帝制變成君主立憲制,不能說一頭霧水,只能說毫無頭緒。
他能做的就是去大海的另一頭,將那些能養活更多的人的糧食種子帶回來,送給大宋的百姓,讓更多的人吃得飽。
當然了,他還要帶回聊齋世界,從種田開始改變腐朽的世道。
蕭業背對慕容復,沉聲道:“我出海找到那三樣高產作物後,就會離開你的世界,到時候會透過你的手將這些東西獻給朝廷。”
“有此功績,你才能從黃公手中接過鎮武司,號令江湖,權傾朝野。”
聽到這裡,慕容復感動得無以復加,對著蕭業的背影深深一拜。
“從今以後,慕容復定侍奉先生如父。”
“若先生不棄,我……”
“你我之間不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