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日子劉昊已經召集東北邊界的燕國防線一半守軍南下,足足湊出二十萬兵馬由大將軍原池帶領出徵五州郡,不日便可到達陳國的京畿之地,此舉直接將陳國東北方的涼州、肅州等邊州門戶陷於燕國大軍的重壓之下,處於隨時被攻陷的危險境地當中,但劉昊依然選擇兵行險著,可見陳國渠州等腹地有多麼重要。
在黑風寨的上下動員下物資源源不斷從三國各地匯入難民聚集地,在斬了幾個乘亂裹挾民意的教派頭子後,眾多迷信的難民才乖乖安分下來服從安排,蓉城外一夜之間便鋪設起幾大塊規模龐大的簡易棚戶用於安置難民,劉昊甚至派出皇宮禁衛日夜輪休在現場維持秩序,難民經過大夫的嚴格檢查後被分隔出瘟疫區和普通區,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救災事務已經初見成效,其他難民湧入的州郡也大致是這般景象。
一時間黑風寨之名在陳國百姓中交口稱譽,而黑風寨和陳國官府都在有意無意的把救災功勞歸功於黑風少寨主李義身上,以至於李義之名響徹陳國各地被人們歌功頌德,坊間更是流傳著李義的各個誇張話本以歌頌他的聖人之德,被神化的李義現在在百姓心中已經和下凡的神仙沒兩樣了,一聲令下不知道有多少狂熱的追隨者原因追隨他。
太子府的書房裡幾個身穿官袍的大臣正在向太子劉昊彙報各項工作。
一個儒雅的弓背老叟出言道:“聽聞殿下要封侯給那土匪小兒?”
坐在龍頭椅上劉昊的正聲回道:“有功自然要賞,一個空頭侯爺他喜歡的話給他又何妨,哪有讓馬兒跑又給馬兒吃草的道理,而且陳國要是出了個所謂的聖人不覺得有趣嗎?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本王確實很好奇這種人以後會成長成什麼樣的。”
“可如此為他造勢難免會為日後形成隱患,殿下須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丞相所言這點本王不可否,但是沒有本王在後面推波助瀾,以黑風寨之能難道就達不到此類效果嗎?反而給李義封了陳國的侯爺,那就是在給他打上陳國的烙印,所行之舉自然有一部分代表了皇家的意向,所得之功自然有一部分屬於皇家,此救災就不單單是他黑風寨少爺行的善舉,更是我陳國侯爺領陛下之命修的聖功,這事只要稍微運營一下味道就會變了。”
“儘管如此黑風寨依然勢大如虎,以後佔據陳國的資源更加壯大起來,陳國首當其衝該如何抵禦?”
“亂世當用重典之理自不需要本王多言,陳國勢弱久遭宋燕兩國重壓無力發展國力,長此以往必會在五十年內滅國,空有富川之地卻不能物盡其用,索性不如讓黑風寨任其發揮而陳國從中謀利,不能因咽廢食而畏首畏尾,這本來就是一場賭博,賭上陳國國運置死地而生的豪賭,就如三十多年前父皇的在渭河泮那場豪賭一樣,才博得陳國的千里之地,如今陳國要想再進一步便只能由本王來賭了。”
“殿下承重而慮,是老臣目光短淺了,陳國必會在殿下手中繁榮昌盛,老臣有望看到那一天啊!”
“國家需要進取之人,也需要守成之人,本王有何冒進之舉是隨時需要諸位大臣提點的,丞相無需妄自菲薄,不過現在談這些還為時尚早,蔣大人!不知原池將軍的大軍目前到了何地?”
兵部尚書蔣允上前回道:“回殿下,原池將軍已經到達普州,最多兩日便可到達京畿。”
“傳令原池將軍不用趕回蓉城受命,就地補給後直接兵發渠州平亂,一旦有前線有軍報定要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師不得有誤。”
“臣遵旨!”
“何大人!”
“臣在”
“命禮部明日舉行李義的封侯儀式,國庫空虛一切從簡但要辦得盛大!”
禮部尚書輕咳道:“臣請殿下明示如何做到盛大的封侯儀式還能一切從簡?”
“城外的百姓不就是現成的觀眾嗎?既然如此愛戴他的話搭個臺子就在城外舉辦,連酒宴都不用準備了,我想那小子會接受的。”
禮部尚書梁琮拍手稱絕:“此舉甚好,不知要封他什麼名號?”
“既然要造聖,那就封他為仁侯,好歹也是一國侯爺一直住在驛館也說不過去,在蓉城賞他個王爺規格的府邸吧!一些細節可以去找他商議。”
“臣遵旨!”
.......
“仁侯在封侯儀式上真的沒有別什麼要求嗎?”
李義撓了撓頭笑道:“就按殿下所言一切從簡便可,什麼祭天祭地的繁文縟節也一併給本侯省咯!最好到時當眾宣讀一下聖旨就行了,千萬別搞些花裡胡哨的來折騰我,不然別怪本侯當場翻臉不認人。”
梁琮苦笑不已,這估計是有史以來最隨便的封侯儀式了吧,得嘞!你們都是大人物說啥就是啥,在下也樂得清閒自在,小孩就是小孩如此意氣用事,別人要是能封侯巴不得普天同慶,你倒好直接是反著來,還真的是讓殿下給說準了。
“這可是仁侯自己要求的哦!到時不滿意別怪本官沒有提醒。”
“是了是了!梁大人下去準備吧!本侯不會有任何不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