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馬志川和張良帶著家丁300餘人,謀士數十人及全部家資投奔項梁而來!
由於張良是原復六國會的會長,又是原韓國貴族子弟,素有聲名,故被項梁項羽叔侄視為上賓,但是,由於此叔侄二人乃楚國將門之後,先輩與韓國素有過節,所以,項梁始終不重用張良,只給他掛了個參謀副史的虛職,通俗的講,按現代的職務官階來看,就是個縣裡的人大主任或部隊上的副團級。與此同時,還把張良帶來的家丁和謀士打散分派到各個部隊中,以防止張良聚眾成勢。
張良在項梁軍中尚且混得如此,更別說馬志川了,還算他和張良最親近,所以還混了個準提軍郎,按現代職務官階來衡量就是個副連長而已,甚至還不如,因為沒有實權,每天的工作就是組織軍鼓營擂鼓!馬志川這縱橫過古今的人要不是為了來秦漢時期尋找三界入口線索,怎會受如此窩囊氣?!
於是,他們二人在項梁軍中越幹越窩火,時常聚在一起通宵飲酒解悶!
“子房兄,現在我們真他媽窩囊!還不如另尋他主!投奔劉邦如何?”馬志川每次遇到不順心的事說話就帶髒字。
只見張良,緩緩拿起酒杯,慢慢勻了一口嘆息道:“唉!實不瞞先生,在下悔當初不曾聽先生之言,反而投奔了項梁!唉!――”。又一聲嘆息,猛的把手中剩下的酒一飲而盡!
馬志川見時機成熟,便鼓動道:“現在也為時不晚呀?素聞沛公禮賢下士,深得民心,我等投奔於他麾下,定的重用!”馬志川知道,最後能君臨天下的是沛公劉邦,如果能在將來進入朝廷中樞,尋找三界入口線索就大大方便了。
“沛公,禮賢下士,我也逐漸有所耳聞,但是,唉!―――”張良欲言又止一聲長嘆!
“子房似有難言之隱?”馬志川放下酒杯近身問道
“先生有所不知,我身為韓國相門之後,我家世受韓國王室厚待,正所謂知恩圖報,我一心想扶持韓國王室後裔:韓王成,重建韓國,韓王成也有此志,但無此力,我之所以要投奔項梁也有韓王成的原因,要求我一定要取得項梁的信任,好利用項氏的力量今後重建韓國,於是,搞得我想走走不成,左右為難呀!”張良不禁把頭低了下去……
馬志川若有所思……
韓王成,馬志川在張良府上見過,此人雖有大志,然,眼高手低,無甚實際行動,有什麼事都交給張良去處理,按馬志川在未來世界學到的說法就是一個“空想主義者”,所以,他對韓王成的印象並不好,甚至有些看不起他!只是出於張良的原因,每次見到都以軍臣之禮待之!
馬志川想了一會兒後對張良道:“但是,子房這樣長期受韓王成的牽連制肘,也非長遠之計呀?”
“……”張良驀然
馬志川接著說道:“我倒有一計,能讓子房即對得起韓王成,又能從此龍入大海不再受其制肘!”
“哦?此話當真?”
“絕無虛言!”
“那快快道來!”張良雙眼一亮,迫不及待。
馬志川道:“其實,子房對韓國已經是鞠躬盡瘁了,並不需要為韓王成在負什麼責,但是,如今真叫你對他撒手不管,我知道子房兄也做不到。但是,如果你不擺脫他的制肘,你此生難有作為!”。
“那如何是好呀?”張良緊鎖眉頭問道。
“如果子房能為韓王成找到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後面的事情,由他自己把握的話,汝是否可以放心離去乎?”
張良立即答道:“定是當然!如能為其建立一個穩固的根據地,餘也心安矣!只是,如今韓王成兵力不過三千人馬,能奪取何城池?不行……不行!唉!―――……”
“哈哈哈――”馬志川仰天大笑了幾聲道:“這點兒請子房放心,正所謂食主俸祿,替主分憂,自結識子房以來,在下都是吃你的用你的,今,也該報恩了,呵呵呵……”
張良懷疑而又滿懷希望地看著馬志川……
話說馬志川和張良帶著家丁300餘人,謀士數十人及全部家資投奔項梁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