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所有親王

第七代沈王朱珵堯。沈王一共傳了九代。末代沈王朱迥洪被李自成俘虜後,不知所蹤。

第十代唐王朱碩熿。唐王一共傳了十四代。末代唐王朱聿鍔於永曆十三年遭清軍圍攻,為免被羞辱,他服毒自盡殉國。他的大哥就是南明隆武帝朱聿鍵,三哥是南明紹武帝。

這裡提一下。明朝有規定,王位只能在本王系中找人過繼,不能在別家找人過繼。

比如郢王沒兒子,唐王有兒子。但唐王的兒子不能過繼給郢王。所以像郢王朱棟這種只有女兒,沒兒子,且他自己又是初代王的藩王,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絕嗣,封國撤銷。

如果沒有兒子,千萬別想著抱一個來充數。

這在明朝可是死罪,輕則個人掉腦袋,重則滿門抄斬。

明憲宗時期,韓王系的漢陰王因絕嗣,為延續王位,王妃便抱養他人子嗣冒充己子。後來事情敗露,不僅已故的漢陰王朱徵鍉被朝廷追削為民,王母妃平氏、王妃周氏,以及冒封的郡王等人,全都賜死。王妃之父周恂被凌遲,其妻妾子女皆斬首。

興宗系(0)

明興宗就是朱標。雖然他不被算在明朝十六帝內,但他的兒子也是皇子。

朱標有五個兒子,其中長子朱雄英夭折。

次子朱允炆即位為皇帝,也就是建文帝。

三子朱允熥冊封為吳王,四子朱允熞冊封為衡王、五子朱允熙冊封為徐王。

以上三王均為朱允炆在位時冊封,均在靖難之役後被朱棣廢黜囚禁,也都沒有兒子。故而興宗系沒有傳承至崇禎時代的親王。

惠宗系(0)

惠宗系也一樣。朱允炆的兩個兒子,朱文奎和朱文圭終生被囚禁。無子,無封。

成祖系(1位)

朱棣有四個兒子。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即明仁宗。

次子朱高煦封漢王。因其在宣宗朝造反,全家受牽連,藩國撤銷。故漢王只傳承一代。

三子朱高燧封趙王。趙王一共傳了十代。崇禎繼位時的趙王是第八代(名字打不出)。末代趙王叫朱由棪,於南明永曆元年去世。

四子朱高爔幼年夭折。

仁宗系(4位)

明仁宗有十個兒子,長子朱瞻基為太子,即明宣宗。

次子朱瞻埈封鄭王。鄭王共傳承九代。崇禎繼位時的鄭王是第六代朱載壐。末代鄭王(名字打不出來)隨鄭成功退到臺灣,鄭克爽投降清朝後,末代鄭王亦隨其投降。被清廷安置於河南。其後事蹟不詳。

三子朱瞻墉封越王,在位15年去世,因為沒兒子,藩國撤銷。

四子朱瞻垠封蘄王,只是追封,無傳承。

五子朱瞻墡封襄王。崇禎繼位時的襄王是第八代朱翊銘,他於崇禎十四年被張獻忠殺死。襄王一共傳了九代,末代襄王朱常澄在永曆帝被殺後,不知所蹤。

六子朱瞻堈封荊王。崇禎繼位時的荊王是第十代朱慈煙。荊王傳承十二代,末代荊王朱和至的事蹟不詳。

七子朱瞻墺封淮王。崇禎繼位時的淮王是第九代朱常清,這位王爺晚年顛沛流離,但一直拒絕向清朝投降,後病死在東南海島。淮王共傳承十代,末代淮王朱由桂隨鄭成功退到臺灣,鄭克爽投降後,末代淮王亦隨其投降,被清廷安置於河南。其後事蹟不詳。

八子朱瞻塏封滕王,在位僅一年去世,因為沒有兒子,藩國撤銷。

九子朱瞻垍封梁王,在位17年去世。因為沒有兒子,藩國撤銷。

十子朱瞻埏封衛王,在位15年去世。因為沒有兒子,藩國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