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十年裡,物理學領域雖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但這些進展大多數都是在現有理論框架內的完善和補充,而非全新的理論突破。
標準模型,自上世紀中葉建立以來,一直作為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石,雖然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但在解釋某些現象時,如暗物質和暗能量,就顯得無從下手了。
這種理論上的缺失,像一塊巨大的拼圖缺失了一角,讓科學家們無法窺見宇宙的全貌。
所以,當駱垚要帶領團隊打造世界上第一臺μ子對撞機的訊息發出後,科研界都把這一話題掛在了嘴邊。
“顛覆物理標準模型?這口氣也太大了點,這東西哪有那麼好顛覆?”
“駱院士這玩得越來越大了,小心翻船!”
“華國真有錢,居然會支援駱院士這樣瞎胡鬧!”
“顛覆物理標準模型,這確實是一個大膽的設想。”一位資深物理學家在公開場合表示,“駱垚院士和他的團隊一直以來都在前沿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不過高能物理學沒那麼容易突破的!”
還有不少人也持懷疑態度。
他們認為,打造μ子對撞機是一項耗資巨大且風險極高的專案,即使成功建成,也不一定能夠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華國投入這麼多資金和資源,真的值得嗎?”一位國外知名物理學家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他的擔憂,“即使μ子對撞機能夠順利執行,也不代表就能夠顛覆標準模型,畢竟,標準模型已經經過了數十年的驗證,它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
“希望駱院士不要為了突破而去突破,他應該把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醜國科研界此時大喜過望。
駱垚團隊一門心思鑽到μ子對撞機這種耗時又耗經費的專案上來說,完全給了他們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駱垚團隊的專注意味著他們在其他前沿科研領域的投入可能會減少。
這對於醜國科研界來說,是一個調整自身科研戰略、重新分配資源的契機。
他們可以趁機加強自己在其他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在那些與駱垚團隊研究方向不同的領域,從而有可能在這些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實力。
駱垚團隊的μ子對撞機專案雖然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但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一旦該專案未能取得預期成果,駱垚團隊可能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和質疑。
而他們則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加速推進自己的科研計劃,爭取在科技競爭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更關鍵的是,他們還可以從駱垚團隊的μ子對撞機專案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雖然該專案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其在實驗設計、資料分析等方面的創新之處,對於他們來說仍然具有寶貴的借鑑意義。
以前都是別人摸著他們過河,現在好了,他們可以摸著別人過河了。
“不過現在不少科學家都在勸駱垚團隊放棄,我們是不是應該拿出點行動出來?”費米實驗室的主任波利問道。
“波利先生,你是覺得我們應該推波助瀾一把?”
波利看著電腦上駱垚的照片,說:“駱垚這個人心高氣傲,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反駁他。”
他繼續道:“駱垚團隊提出的μ子對撞機專案,雖然理論上具有突破性,但實際操作中的困難和風險也是巨大的。”
“我們可以組織一支專家團隊,從各個角度深入分析這個專案的可行性,找出其中的漏洞和不足,然後公開發表我們的觀點和質疑。”
“當然,觀點除了反對μ子對撞機之外,還應該有贊同。”
“粒子世界現在還是充滿了未知,太過於絕對的答案反而會顯得可疑。”
“這樣做不僅能對駱垚團隊形成一定的壓力,迫使駱垚對μ子對撞機的投入,還能讓其他國家的科研團隊看到我們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進一步提升我們在國際科研界的地位。”波利補充道。
研究員們一聽,大喜。
現在只要他們能夠忽悠到對方,就能讓對方在μ子對撞機上消耗更多的精力和資源。
“波利先生,我認為這絕對是一個絕佳的辦法!”
“NASA那邊不是讓我們想辦法拖住駱垚團隊嗎?”
“現在就是一個機會!”
費米實驗室的人打定主意後,開始做起了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