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四章 廢帝

劉備關羽張飛陳暮回到自己軍營裡。

如今軍營已經被拆卸下來,打包成數十輛馬車輜重,隨時可以離去。

“董卓無緣無故妄言廢立,我心難安,要不過幾日再走,等朝議之後,看看是個什麼結果?”

坐回自己主位之上,劉備嘆息一聲,向陳暮徵求意見。

陳暮連連搖頭道:“大哥,太皇太后懿旨讓你領青州牧,是為了讓你平定冀州叛亂,如今冀州叛軍猶在,徐州與兗州也是皆有亂象,此朝廷之時,你不應該再管了,還是應當剿賊為主。”

“話是這麼說......”

劉備遲疑。

總覺得自己要是這麼離開,說不好朝廷就會發生什麼大事。

陳暮勸道:“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大哥要是還逗留在洛陽,說不好就會被董卓攻訐,向太皇太后彈劾,到時候就不好辦了。大哥且安心去,我留在洛陽觀察局勢,若有不對,我儘量阻止。”

在歷史上,漢靈帝死之後,由於天子年幼,皇帝詔令反而沒有法律效應,由兩位太后垂簾聽政,長秋宮與永安宮政權奪利,導致朝廷政出多門,沒有形成統一。

比如當時董太后就命自己的侄子董重為驃騎將軍,以此來與何進對抗。結果被何進兄妹先下手為強,聯合朝臣將她趕出皇宮。

自此以後,何太后一家獨大,皇宮的政令,也基本由她來頒佈,在短時間內,相當於有了皇帝的權力。

包括後來何進被宦官誘騙入宮殺死,其實並不是何進不想殺宦官,而是何太后將宦官給保護了起來,何進拿自己的妹妹沒有辦法。

如今的局面是董太后沒有被趕出皇宮也沒有被謀害,又變成了政出多門的情況,二宮各有詔書懿旨下達,政令沒有統一。

劉備這個青州牧,其實還是因為當初他仗義執言的結果。

本來按照董卓的意思,是想隨便弄箇中郎將打發了,讓他去冀州與叛軍硬碰硬。

董太后下達懿旨的時候,已經回宮的王鈞提醒了她,說是當初若不是劉備,董太后已經遭了何氏兄妹的毒手,司隸校尉再怎麼樣,也不能無故降職,應該用同等官職對待。

董太后覺得王鈞說得有道理,這才把中郎將改為青州牧。

由於這份懿旨沒有何太后阻撓,所以就有了合法性,劉備要是不走,董卓向董太后進讒言,說劉備抗旨不尊,那確實是對他很不利。

因此劉備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行離開吧,四弟,你要密切關注,萬不能讓董卓得逞。”

“我盡力。”

陳暮點點頭,心中卻道,我盡力讓董卓得逞。

過了幾日,在閻忠的幫助下,董卓聽聞部將李肅與呂布是同鄉,於是讓李肅帶上赤兔馬與金銀珠寶,前去遊說呂布。

呂布果然被利誘,殺死丁原,率部歸順了董卓,自此,董卓在洛陽總算是一家獨大,握有話語權。

到七月初,先帝漢孝康帝以珠襦玉匣入殮,安葬在了文陵,總算是入土為安。

在安葬了漢康帝以後,董太后於七月中旬召開了朝議。

朝議之上,只有太皇太后與陳留王。

何太后與少帝並未出現。

這一次不同於上次宴席,是為朝議,太傅袁隗與百官皆到北宮的德陽殿。

今日的朝議,其實就是董太后與董卓謀劃的廢帝開的朝會。

之前董卓說了三步計劃,其中第一步趕走劉備已經達成,第二步,南軍已經被董承執掌,進一步削弱了袁紹,雖然袁紹手裡還有部分豫州叛軍未遣散,但數量很少,只有三萬多人,已經不足為慮。

因此現在可以進行第三步計劃,廢帝!

董太后俯瞰群臣,率先說道:“先帝臨終之前就有意立董侯為帝,這是諸卿知道的事情。只是礙於何進與何氏勢力,朕亦不得不作罷。如今何進身死,少帝怯弱無能,朕垂簾聽政,依伊尹、霍光故事,扶持董侯,諸卿以為如何?”

董卓立於太皇太后身側,與董承左右護衛,按劍俯視百官,朗聲說道:“今上闇弱,不可以奉宗廟;吾奉先帝遺詔及太皇太后懿旨,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

這一次袁紹也在場,當即正準備挺身而出,還未等他發話,就看到一人驟然跳出來,大喝道:“今上即位未幾,並無失德;太皇太后與驃騎將軍何故廢嫡立庶?”

眾人看去,驚訝地發現居然是平日裡左右逢源的尚書令陳暮。

自先帝去世以後,陳暮在朝中的存在感已經很低。因為尚書令這個職位本來就不高,雖然權重,可如今中央亂成一片,地方政局也不穩,因此尚書令的權力遭到很大打擊,使得大家已經很少再去關注他。

沒想到在這個關口,陳暮居然跳了出來反對,說了大家都想說的話,滿朝文武不由萬分佩服,陳子歸當真是義士也。

“不錯,尚書令所言甚是。雖有先帝遺言,但一無詔書,二無詔令,則遺言又怎麼能算數呢?所以太皇太后與驃騎將軍此舉,乃不符合禮法之舉,臣等恕難從命。”

“臣等恕難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