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

陳暮故意暴露自己的行蹤,一來為自己攫取聲望,二來,也是不能真讓董卓先自己一步去蒲陰屠了自己的宗族。

雖然董卓現在未必喪心病狂到現在就拿自己宗族下手的地步,但也得防止他拿自己父母威脅自己。

所以他必須要顯露痕跡,吸引華雄與徐榮的注意力,同時為自己另外一步棋爭取時間。

從鄴城離開兩日之後,一路北上,過滏水邊的臨水縣,就抵達了邯鄲境內。

遙想那年從邯鄲出發,東去廣平,征戰張角,彷彿歷歷在目。

四兄弟高坐馬上,跟著盧植大軍向東進發,劉備當時曾暢談天下平定之後,哥幾個一起飲酒作樂,載歌載舞。

熟料五年過去,歷史的滾滾車輪碾壓而過,華夏大地又將迎來一輪想的滿目瘡痍,疆土破碎。

梁陰鄉,位於鄴城以北,邯鄲以南,靠近滏水漳河,一路草木茂盛,蘆葦叢生。

寬闊的平原官道上,兩千騎兵賓士而過,濺起無數飄揚的塵土。

沿途百姓紛紛散去,為他們讓開一條道路。

等進入梁陰鄉之後,已經是午時。烈日炎炎,騎隊快速奔行了數個時辰,馬匹已經疲憊,華雄不得不傳令休息片刻。

“此地是何地?”

華雄策馬來到漳河岸邊,眺目遠望,只見遠方蘆葦叢生,官道坐落於河道岸上,過了河之後,還能看到連綿起伏的丘陵山坡。

派出去找百姓問話的斥候回來報通道:“將軍,這裡是鄴城以北的梁陰鄉,據臨水縣令的奏報,上午陳暮張飛從臨水縣經過,沿途百姓也在兩個時辰前見過大股騎隊。”

上午途經此地,根據得到的情報,張飛手底下是一千騎兵,如果這兩個時辰一路都不歇息的話,現在怕已經到了邯鄲。

只是聽聞張飛的騎兵都是重甲騎兵,長途奔走還不如步兵,應當是走不了多遠。

瞭望著遠方的丘陵,華雄心裡想著,看來要不了多久就能追上。

作為西涼軍將領,華雄在西涼軍的地位並不高,目前只能說是中層武將,地位相當於當初盧植出征黃巾時的先鋒軍軍司馬孟震。

在華雄的頭上,還有李傕郭汜張濟樊稠李蒙王方徐榮段煨胡軫牛輔等人,這些人才是西涼軍的高階將領。

這次追擊陳暮,華雄也要聽從徐榮的命令。

徐榮帶了五千步兵緊隨其後,華雄的兩千輕騎晝夜追蹤,以天子詔令,沿途各縣補給,行軍速度可比陳暮快得多。

古代資訊傳遞確實不發達,但大批人馬長途奔走的時候卻繞不開一件事情,那就是沿途補給。

人坐在馬上會累,馬跑個一兩個時辰也會累,不僅要休息還得吃飯,光論起耐力來說,哪怕是最好的北地良駒,依舊沒法跟人和牛這樣以耐力見長的生物比較。

所以不管任何人都沒法躲到荒郊野外真正隱藏起來,一定要去縣城地方購買物資,同時一路走一路歇息停留的話,速度會更慢。

張飛率領著一千玄甲重騎,每日行軍速度其實比步兵也快不了多少。

先不說重甲騎兵部隊本身不擅長長途奔襲,單說他的所謂一千玄甲重騎,實際上是一個四千人的大隊伍。

一千重騎兵,得安排三千輔兵,沿途用牛車馬車押運物資、運送鐵甲、糧草,行進速度每日大概在七八十漢裡,換算成公里,大概在三十多公里左右。

像之前他們從懷縣到鄴城,路程不過三百多漢裡,大概120多公里,就足足花了四五天時間,要是在現代,坐高鐵怕是半個小時就到了。

不過這其實也算是陳暮故意在拖延行軍路線,因為古代步兵行軍速度的極限遠不止一天七八十漢裡。

堪稱我軍史上的行軍奇蹟,一日夜120公里的傳奇事蹟就不說了。單說西漢時期,漢武帝與匈奴大戰,邊境到長安300餘里,步兵三日之內就能抵達,也是平均每天七八十公里的行軍速度。

因此陳暮這邊行軍可以算是正常普通速度在前進,反倒是華雄率領的輕騎兵雖然一路有補給,也能在各地縣城得到充足休息,但幾日內五六百里狂奔,算是急行軍。

除了馬匹以外,每個士兵都大口喘息,將自己的馬匹牽到河灘岸邊上,讓它們喝水休息一會兒,偶爾吃些青草,也能調理疲憊的身軀。

華雄同樣翻身下馬,撫摸著董公賜下的西涼良駒,原本只是習慣性地撫摸,卻在鬃毛間摸到了一手溼漉漉的汗水。

這才發現原來自己的馬匹也已經累得不行,便牽著馬來到河邊,讓它去喝河水,等馬匹低頭喝水的時候,華雄轉頭問身邊的斥候道:“到邯鄲的話,還有多少里路?”

“約莫四五十里。”

“現在是午時,若是順利的話,天黑之前到易陽應該沒問題。”

“可是將軍,若他們不去易陽,直接從廣年渡過洺水,沿途風餐露宿,往北去襄國該怎麼辦?”

斥候取出輿圖,指著輿圖上的標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