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賊。”
“王賊?”
劉備只覺得一頭霧水,這世上哪有什麼王賊?
倒是朝廷只有個司徒王允,可他不是跟我們一邊的嗎?
“冀州,王芬。”
陳暮嘴裡淡淡地吐出了四個字。
“王芬?”
劉備大驚道:“王刺史向來忠恩愛國,又時常供應我軍糧草,為什麼要討伐他?”
陳暮緩緩說道:“現在不一樣了,王芬已成叛國逆賊,必要興兵討之。”
“到底是何事?”
劉備問道:“比眼下討伐董卓還重要嗎?”
陳暮點點頭:“不錯,比眼下討伐董卓要重要十倍,百倍。若那王芬成功,則大漢江山不復存也。”
“這麼嚴重?”
劉備十分驚訝,那王芬到底幹了什麼,莫非是在冀州稱帝?
陳暮繼續道:“上月,王芬與袁紹韓馥等人在冀州打算立河間王劉陔為帝,此等行徑,是在藐視朝廷,藐視當今聖上,大哥若不嚴厲制止,興兵討伐,則天下群雄紛立宗室為帝,國家必亡,如此局勢,難道還不嚴重嗎?”
王芬打算立河間王劉陔為帝?
劉備皺起眉頭。
這事情確實問題很嚴重,不過仔細想想,或許也不算嚴重。
因為他們這邊的進展相當不錯,只要他大軍啟程,圍困長安,將董卓的兵馬調離出城,就可以等城中諸公除掉董卓,奉迎天子。
一旦迎天子回洛陽,定鼎天下,有了這份大義在手,相信天下各路諸侯都會群起響應。
至於冀州的偽帝,到時候再處理也不遲。
這就是分清楚主次概念。
偉人曾經評價劉備善於團結力量,但卻不能分清楚主次。
明知魏國才是最大的敵人,非要為關羽報仇打吳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現在能分清楚主次的緣故,其實還是因為劉備認為東面冀州的問題處理比較麻煩。
先不說舟車勞頓還得往冀州跑,單說王芬的實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拿下。
而西面關中的問題很快就能解決,等董卓死後,再掌控了朝廷大局,就能夠奉天子之命討伐偽帝,這才是正確的道路。
想到這裡,劉備擺擺手道:“四弟,如今呂布已經答應為內應,董卓覆滅在即,眼看就能奉迎天子,我怎麼能在這個時候離去?還是等迎回天子,再處理冀州的問題。”
陳暮就知道他會這麼說。
因為這個問題並不是很深奧,稍微一想就能明白。
冀州那邊屬於遠火,長安這邊才是近火,而且邊上就有水池,哪有近火不先滅了,跑去先滅遠火的道理?